馮小剛賀歲喜劇《私人訂制》公映前在北京為媒體和機構(gòu)投資者舉行看片會,結(jié)果在口碑上遭遇滾滾差評。疑受口碑影響,看片會次日,該片出品方華誼兄弟在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跌停。而《私人訂制》于12月19日公映后,也激發(fā)了網(wǎng)民的觀影熱情和熱烈討論。有人替影片的差評痛心疾首、扼腕嘆息,也有人認為其實情況恰好相反,華誼與馮小剛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馮小剛:
(票房)說少了吧,投資方老板不樂意;說多了吧,萬一達不到不就成了笑話了。我這次也表個態(tài),票房無所謂,觀眾看了高興就好。為人民服務(wù)嘛,錢就是王八蛋,一點都不重要!
@周黎明(影評人):
《私人訂制》的結(jié)尾是一連串的“道歉”,從航班延誤到生態(tài)惡化,葛優(yōu)率領(lǐng)的“私人訂制”公司派人一一出面道歉。這一升華有詩一般的意象和罔顧傳統(tǒng)敘事的超脫,又一次讓躲在喜劇面罩后的文青甚至公知馮小剛露出真相。顯然,馮小剛不滿足于逗觀眾笑,他希望觀眾在笑之余能靜下來想一想關(guān)乎我們每個人的那些問題,其中有令人沉重的,有令人心酸的;但他知道當下的人們覺得思考太傷神,想用笑聲來壓倒靜思,忘卻現(xiàn)實。所以,他嘗試用制藥的方式,在苦澀的現(xiàn)實外涂上濃濃的糖衣。這便是他的喜劇之道。
@煲湯味濃(虎嗅網(wǎng)作者):
周二晚間的看片會才散場,一起吃夜宵的時候這幫孫子就開始琢磨著第二天一早怎么砸盤了。開盤三分鐘,跌停!隨后好不容易被多頭拉起來一點兒,可馬上就有人在股吧里貼出了某財媒曝光的買方研究員觀后感:片子前重后輕連貫性差,主題模糊。“就是《甲方乙方2》。”“絕對遠低于預期!”“看到一半都看不下去了?!眽Φ贡娙送?。金融民工們寫影評不著調(diào),但寫起股評來卻一個比一個狠。
@鄭厚哲(影視律師):
《私人訂制》雖沒傳說的那么好,也絕沒有傳說的那么爛。群眾的觀影熱情高漲,說明《私人訂制》作為《甲方乙方》的續(xù)集勉強還是可以的。至于叫嚷《私人訂制》是大爛片導致華誼跌停進而說明華誼要完蛋的,不是心里過于沒數(shù),就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故意的。莫非真的是在下一盤大棋?
@magasa(影評人,電子雜志《虹膜》主編):
人有喜怒哀樂,劇為什么只有喜劇和悲劇呢,應(yīng)該有一種叫“怒劇”,《私人訂制》就是。真的可以讓人看得滿腔怒火,世上竟有這樣沒有羞恥的電影!有種電影不怕劇透,說的就是這。據(jù)說王朔粉絲更忠實,但我也要說,他也是合伙騙錢來了,竟能交三個不相干的小品出來拼一電影。范偉那個還有趙本山五分之一水平,李成儒雅俗論純粹在幫馮小剛泄私憤,宋丹丹算100億有多少錢都能演5分鐘,給蔡明提鞋都不配。最后收不了場,竟加一環(huán)保教育結(jié)尾,挨得上嗎?
@大旗虎皮(影評人):
《私人訂制》不尊重電影,瞧不起觀眾,沒有人物和結(jié)構(gòu),只有廣告,唯一有價值的東西是編幾個笑話逗你玩,再把電影作為公器說兩句狠話。但就這么幾段“笑話”、幾句“狠話”,對今天的觀眾來說,不新鮮!對權(quán)力、藝術(shù)和金錢的諷刺太偏激而毫無效力。如果一部賀歲片的官方微博,在上映第一天就發(fā)出“看電影不是就圖個開心嗎”這樣的口號,就說明這片子可能乏善可陳了。再一細想,如果是“圖開心”的賀歲片,又哪會有某影評人所說的“詩一般的意象”?這說的是彈棉花么?而且觀眾真的開心了嗎?還只是被逗樂了?
@影評老大爺暗夜騎士(影評人):
每個人都想成為別人,卻不好好做自己。這是王朔和馮小剛想通過電影告訴大家的,但呈現(xiàn)的套路太老,沒有完整的故事線,純拼盤亂湊,私人訂制團隊4個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情感和心理的變化,徹底淪為符號,倒是三個客戶刻畫得令人記憶深刻。植入廣告一直是馮小剛電影的一大弊病,本片更是登峰造極,8000萬的廣告植入!有好幾個品牌都植入到臺詞里去了。1997年《甲方乙方》的最后一句話是1997年過去了,我有點懷念它。傳聞《私人訂制》原有的被拿掉的結(jié)束語是:2013年過去了,我有點害怕……
@奇愛博士(中國電影資料館節(jié)目策劃):
各位親注意到?jīng)],《私人訂制》其實拷貝的不是《甲方乙方》,而是更加高冷的、里奧·卡拉克斯的《神圣車行》,只是創(chuàng)作者集體患上肌無力綜合癥,借助明信片般呆板的畫面,活生生把雅的搞成了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