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12-000-01
摘 要 體育人文社會學是一門研究體育運動領域中各種社會現象與人文現象的交叉性學科。近年來,體育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給體育人文社會學科帶來了更多的發(fā)展機遇,并且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體育人文社會學作為一門未來各體育類院校教學施行的主要學科,務必要對它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學科建設工作。本論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以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為研究對象,對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進行探究。
關鍵詞 體育人文社會學 現狀 發(fā)展趨勢
體育人文社會學是一門主要以體育運動中人的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為主要對象,探索體育運動的本質問題,展現體育運動的社會作用,總結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體育運動健康有效發(fā)展的綜合性學科。近些年來,隨著體育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的發(fā)展也出現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未來各體育院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學科,對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的研究是勢在必行的,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學科建設工作。
一、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發(fā)展現狀
(一)理論指導前提得到解決
鄧小平理論必定將貫穿于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各類研究之中,促使一些體育理論問題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確。社會主義制度給予了社會科學研究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如社會調查中行政的介入和廣泛的支持。目前力量論研究的空間寬松,氛圍很濃,是新中國建立到今天體育人文社會學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將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二)研究隊伍已經形成
政策法規(guī)部門、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中的相關研究人員已經形成了一股強勁的力量。中國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等團體,起到了很好的橋梁和組織的作用。
(三)體育人文社會學科基本形成
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中的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流動數量逐年增多。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相關圖書資料中心在逐步建立,運用互聯網的方式構建的文獻資料中心已經形成。體育相關的學術期刊中,人文社會科學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大,然而圖書出版方面卻是相對落后的。
(四)獎勵制度和基本制度已經確立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軟科學項目和國家體委體育社會科學,以及其他的研究資金來源,都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
二、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發(fā)展趨向
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雖然仍處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但是它的發(fā)展前景卻是十分可觀的,未來的時代變革必定會給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空間。
(一)學科理論不斷增多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得到了恢復且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在這樣的背景前提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體育相關研究不再是單一的理論框架,逐漸地引進了人文社會學科中的管理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倫理學、法學和美學等不同學科的理論成果,對體育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系統研究。
(二)研究范圍不斷擴大
20世紀80年代至今,體育人會社會學的研究更新以往將體育單純的作為一種政治觀念的理論思想,開始對體育與人類社會文化中各組成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主要體現在:對體育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之間關系的研究高度重視;對體育運動本質、價值、功能、目的、運行機制和過程的研究更加深入;逐漸開始對體育的歷史變遷和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探究;越來越重視體育研究成果的相互交流,尤其是與其他國家相關研究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
(三)研究方法不斷更新
隨著與國外相關研究人員學術交流的不斷開展,我國的體育研究人員開始認識到自身在研究手段與方法上的不足之處。因此,從1980年至今,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開始注重不同學科學術規(guī)范和研究方法的引入和吸收,使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呈現出多樣性發(fā)展的趨勢。
(四)應用研究更加重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fā)展,民主法制建設、對外交流、加入WTO、申奧成功和奧運會的舉辦等一系列的變革,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現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這也就意味著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論方面,還要對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在這種情勢下,體育人文社會學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進展。這些成就和進展有助于對體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加深和新觀念的樹立,為國家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制定相應的政策、任務、目標和方針。
三、總結
體育人文社會學是一門生機勃勃的綜合性學科。體育與人文的相互融合促使體育科學貫穿到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在每一個交匯的領域中都會有新的理論突破。對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建設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向進行研究,可以促進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fā)展,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學科建設工作。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我們期待更多豐碩的研究成果和創(chuàng)新成果,能夠為“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畢紅星,丁月蘭.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yè)學科建設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7.29(2).
[2] 楊思瞳,梁愛群,李春風.淺析高校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建設[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2).
[3] 呂志剛.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建設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5).
[4] 馮瑞,聶晶,韓彩靈.再度審視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發(fā)展[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