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高考結(jié)束后的長期吐槽時間,今年的主題之一是借民國高考懷古傷今。看看這幾張試卷吧:1948年的南開國文卷就三道題:作文“知識有什么用處”,名詞解釋外加自黑式問答題“國文課是很枯燥么”;1931年上海交大理數(shù)卷,難度只相當于現(xiàn)在高二的水平。頓時大家都有了一個夢:穿越回民國考大學。醒醒吧,考民國大學真沒有那么容易,你不信?現(xiàn)在就帶你“穿越”回去。
題海戰(zhàn)術(shù)與英文數(shù)學
那個年代,搞全國統(tǒng)一招生的條件相當薄弱,各高校通常只能自主命題招生,還得花錢在報紙上提前登廣告,吸引學生上門投考。這些高校和旗下的附中、附小一起,不僅教書育人,還促成了一個個蓬勃發(fā)展的“高校經(jīng)濟圈”:在它們周圍,總是有五花八門的補習班,老師課余時間可以去賺點兒外快。
有些老師,干脆自己當補習班老板。大學、附中老師往往是招生考試的出題者,一些名師的押題率尤其高,他們的補習班經(jīng)常讓考生們爭相報名;就算補習班沒有名師壓陣,但只要押題神準、口碑傳開,也會生意紅火。
上了補習班,自然就有做不完的題。別以為民國的補習班很悠閑,“題海戰(zhàn)術(shù)”放在哪個年代都是萬能的,不僅補習班天天在做題,連上門兜售材料的書商,都帶著各種《××大學投考指導》《××大學入學考試指南》《××大學投考常識輯要》……
這些“真題集”,權(quán)威與否只靠口碑,押中與否全憑運氣。不過,有一部集歷史真題與學校資料于一體、由民間學會編寫的《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投考指南》,頗受各地考生歡迎,幾乎被奉為“考生寶典”?!氨旧缫蜩b于近年我國教育日漸發(fā)達,中等學校之畢業(yè)生上進者日多,而對于各大學及專門學校課程之編制程度之深淺,入學之難易,費用之多少均苦不能知之甚稔。一旦負笈遠游,每苦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它的前言。這套指南不僅連出了六年,后來還擴大指導范圍、更名《全國各大學暨高級中學投考指南》,可謂飽經(jīng)市場檢驗,不買一本手里備著,小心報名時找不到學校。
比起現(xiàn)在動輒好幾頁的高考試卷,民國時期的考卷多半短小精干,甚至只有幾道題。例如,1923年的北大國文試卷是這樣的:
(1)下列之文,試加以標點符號:自入萊蕪谷夾路連山百余里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蒙崖壁相望或傾岑阻徑或回巖絕谷清風鳴條山壑俱響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懼危蹊斷徑過懸度之難未出谷十余里有別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數(shù)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余高九尺許廣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處薪爨煙墨猶存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鮮有能至矣
(2)饒、危蹊、懸度、許,以上四詞,試解其意義
(3)作文題:試述五四運動以來青年所得之教訓
我們再來看看數(shù)學試題,它們長這樣:
英語不好不行吧?那個年代,代數(shù)、幾何等被視為西學,許多高校都會用英文出數(shù)學題,加上必考的外語,ABC不夠好的人,至少得悲劇兩科。此外,民國各教會學校、外商學校除了文史科目,基本是全外語考題……
民國的考生們,英語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實在搞不定,只好棄理從文。于是,高校里的文理比例就失衡了。根據(jù)國民政府的數(shù)據(jù),1928年全國在校大學生為25198人,文科生占73%;1930年,文科生比例增至75%——直接原因就是理科考試嚇跑一堆考生。
當心考進野雞大學
在1938年國民政府設立全國統(tǒng)一招生委員會前,想讀大學你就得像古時候的秀才一樣,提著行李跋山涉水,“逃難”一般,天南地北地趕考。如果碰上土匪甚至戰(zhàn)亂,就真得逃難了,祝你好運。
為提高被錄取的機會,許多人會同時報考好幾所大學,然后逐個參加招生考試。比如1931年中央大學入學考試是7月初,而南開大學的考試則在7月底,不少考生先從全國各地涌向南京考試,接下來又要急忙趕火車,去天津考南開……總之,趕考是個體力活。
民國時期,高校自主招生方興未艾,政府在管理制度上也“彈性十足”。除了公辦大學,還有各種的私立大學,既有復旦一類的佼佼者,也有不少你絕對沒聽過的“野雞大學”,情況最嚴重的就是北洋時期的北京。
根據(jù)《民國十四年(1925)教育部審查全國私立大學結(jié)果》,除獲認合法的甲類和乙類院校,“經(jīng)保留視察后再核辦者”包括北京東方大學、北京國際大學、北京南方大學京校等“野雞大學”,有趣的是東吳大學當時也名列其中。至于“應令取消者”,則有北京東亞大學、北京公民大學、北京新民大學等。這些“野雞大學”的狀態(tài),可以讓隔壁北大的胡適先生來回答:“只須有房子(或租房子)、有教員、有學生,就可以叫做大學了?!?/p>
順便告訴你,在大學文憑猶如金字招牌的民國時代,就業(yè)依然嚴峻,就連中央大學畢業(yè)生也是如此。1931年的《教育雜志》披露:“央大本屆畢業(yè)生二百余人,半數(shù)未獲相當職業(yè)。”如此“畢業(yè)即失業(yè)”,你還想夢回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