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生活其實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影子,大學生的家庭觀,不僅反映出當代社會中大部分人對于家庭的一個概念,也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未來社會成員家庭觀的趨勢。文章主要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家庭觀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當代大學生家庭觀教育模式構建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家庭觀教育模式構建高校校園生活其實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影子,大學生的家庭觀,不僅反映出當代社會中大部分人對于家庭的一個概念,也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未來社會成員家庭觀的趨勢。近年來,我國高校招生數(shù)量不斷增加,又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發(fā)育期,至此,在大學生人群中開展家庭觀教育已經(jīng)迫在眉睫。
一、當代大學生家庭觀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工作者家庭觀念落后
由于當代的教育工作者在當初受教育時都受到了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一樣,都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況,卻不清楚學生的心理、思想狀況,尤其對涉及戀愛、成家等問題,更是避而不談,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尚未到應該做這些事的年紀,導致當下大部分學生對于家庭觀都比較模糊,沒有清晰的認識。就算是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授課的教師,在談到婚姻、家庭這個觀念時,他們認為自己公開與學生探討這些話題,會有損自己為人師表的形象。所以,在非常有限的家庭觀的教育機會中,我們的師長往往抱著“蜻蜓點水”的態(tài)度,并不愿意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更別說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甚至幫助這方面有問題的學生解決問題了。所以,家庭觀教育僅僅只是一項表面化的工作,尚未形成一項專業(yè)的、深入的工作。
2.家庭觀教育的方式落后
家庭觀教育是一項具有個體特征的工作,這是因為每個學生從小到大的家庭環(huán)境、接受的教育都大不相同,自然,他們對于家庭觀的概念也肯定不同,在家庭觀教育中產(chǎn)生的問題也會不同,教育工作者就得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下的高校教育中,并沒有專門的家庭觀教育這一說法,而僅僅只是思政教師通過全體授課、理論講座的方式進行,并沒有相關的實際性活動,也并沒有深入地去探討、研究其中的一些問題,導致當下的家庭觀教育就存在“淺嘗輒止”的現(xiàn)象學生出現(xiàn)具體的問題,卻無人幫忙解決,使學生壓抑于心中,長期如此,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疾病,對自己、甚至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而這種結果,都是因為高校校園中缺少家庭觀教育,不能秉著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做一些預防性工作,直至事情發(fā)生,才想著做一些補救。
3.家庭觀教育內容落后
在新版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中,有關于家庭觀教育的內容少之又少,主題空洞,內容寬泛,不能與當下的社會觀念相互融合。中國是一個比較重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國家,不習慣將家庭中的隱私問題公開,但教育工作者要明白,大學生在生理、心理上都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育,對于未來走上社會必須面對的婚姻、家庭等問題,不應該逃避,而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這樣才能在未來真正走上社會碰上這些問題時更加積極、主動、有準備。
二、當代大學生家庭觀教育模式構建的有效途徑
1.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及活動
高校已經(jīng)是教書育人的最高單位,所以在這個階段,應該深入徹底地進行家庭觀教育。高校可以根據(jù)校內學生的具體情況,開設相關課程,在初期可以以選修課的存在,但隨著家庭觀教育的發(fā)展及完善,開展必修課也是非常必要的。讓大學生深入了解并思想,應該怎樣為人子女,怎樣為人伴侶,怎樣為人父母。通過學習,直面家庭中的一些問題、矛盾,使其在大學期間就對家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及理解,培養(yǎng)大學生的家庭教育觀,就應該讓他們了解概念、了解問題。與此同時,高校在開設家庭觀教育相關課程之余,還應該通過大學社團等學生組織開展活動,如家庭觀教育角、辯論賽、演講賽等,可以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家庭教育觀。
2.家庭重視父母與子女的交流
孩子與父母的交流最緊密的時期一般是幼兒及少兒階段,孩子與父母又因為有特殊的血緣關系,天生關系親密,同時也容易產(chǎn)生感情。隨著孩子長大,到了中小學期間,由于孩子尚未完全離開父母,所以此時的父母一般也比較重視家庭觀教育。但是,當孩子到了大學階段,由于孩子的學校離家鄉(xiāng)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孩子與父母的交流會減少,同時,大學生又剛好處于一個渴望心理獨立的階段,跟父母的交流就自然更少了。但會有小部分學生無法突然接受與父母之間的聯(lián)系變少了,讓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了一定問題,有可能對家庭、親情的認識造成一定的偏差,甚至導致不良的行為出現(xiàn)。所以,父母應該多通過微信、短信、電話等方式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在孩子因為忙碌的大學生活感到疲憊時,父母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并用過來人的經(jīng)驗與之交流;當孩子碰到一些困難,不順心時,父母應該給予一定的溝通,試圖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家庭、親情的重要性。
3.父母對子女的行為適當控制
當代大學生由于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出生,在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中得到的一般都是最好的,所以自我主義過強,獨立能力較差,在大學的生活、學習中往往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所以,雖然大學階段孩子離家鄉(xiāng)較遠,父母還是應該對孩子造成一定的控制。例如,當下學生的攀比心情較強,一切都向高檔次看齊,此時,父母就應該在孩子的生活費上進行一定的控制,教育孩子要合理消費,這樣既可以使孩子養(yǎng)成較好的習慣,還可以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同時,應該鼓勵孩子多做一些公益性質的活動,在享受社會帶來的成果時不要忘記回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來,我國高校招生數(shù)量不斷增加,又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發(fā)育期,至此,在大學生人群中開展家庭觀教育已經(jīng)迫在眉睫。大學生家庭觀教育存在著教育工作者家庭觀念落后、家庭觀教育的方式落后、家庭觀教育內容落后等問題,因此,我們要通過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及活動,家庭重視父母與子女的交流,父母對子女的行為適當控制等措施,提高大學生家庭觀教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熊呂茂,肖瑛,祁淑靜.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及現(xiàn)象透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4).
[2]張霍君.試論大學生婚姻家庭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6).
[3]謝元錫.大學生職業(yè)素質修養(yǎng)與就業(yè)指導(普通高等院校社會實踐和就業(yè)指導專用教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4]鄭連斌,張秀云,李夢華,等.當代大學生性觀念調查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