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不斷深入的新課程改革,以往追求高升學率的知識灌輸型的課堂教育模式已無法勝任我國社會環(huán)境下新課程的教學要求了。無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教學改革,都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務必將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課堂教學的首要位置,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與個體的思維差異,因材施教,激勵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代替以前應試教育下的消極被動學習狀態(tài),真正在學習中快樂成長。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學習是貫穿于人一生的社會實踐過程,其中的小學數學教學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關鍵性階段,它甚至決定著學生以后對學習抱有的態(tài)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從數學這一學科的趣味性出發(fā),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從以往枯燥無味的邏輯推理、數學演算等教學內容中釋放出來,通過課堂上貼近生活的舉例,趣味性的事物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讓其在學習過程中體味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
一、積極開展課堂互動,保障趣味教學順利進行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只有保持與學生的積極互動,才能實現于學生的深入情感交流,從而以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全神貫注地集中到課堂數學的學習中。
(一)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
能不斷體驗到進步的教學環(huán)境對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通過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呈現在他面前,才能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費,是有回報的,從而才能鞏固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對數學的求知欲。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取得的成績進行積極、快速地反饋,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成果,知道自己每天取得的進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對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對他們加以關注,讓他們擺脫在數學學習上的自卑情緒,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通過對他們進行簡單問題的提問與回答環(huán)節(jié),將他們漸漸融入到課堂教學互動中,進行引導式教育,讓他們感受到充滿樂趣的學習過程,逐步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與學習信心。
(二)與學生展開良好的交流互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互動,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而不是對教師產生懼怕情緒。例如,當教師需學生進行交流時,教師可以借由手勢、表情甚至眼神交流等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交流氛圍,通過搭建起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師生感情得到深化,當學生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時,教師應該以親切友善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在幫助自己,與自己一同解決問題。而當學生犯錯急需指證批評時,教師則需要以溫和婉轉地方式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同時鼓勵學生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當學生的問題得到改善時,給以學生積極的肯定。這樣一來,教師便可與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提高課堂效率與學生對課堂教授的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充分尊重數學趣味教學中作為主體的學生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之前,必須認識到的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是整個教學中的不可替代的主體,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必須基于學生這一主體的個體特性而設定。所以,在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向學生們教授數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yǎng)實際應用能力之前,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務必讓學生知道自己作為學習主人的身份,在備課中將教學的主要思想定位為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有別于以往的枯燥單一的內容講解,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或以小組的形式,打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引導學生對課堂教授的內容進行探索與討論學習,將學生眼、耳、嘴充分調動起來,不僅僅是認真聽講,更能積極活躍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勇于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不斷的課堂互動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體味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對數學知識充滿學習熱情與探索熱情。
三、進行多元化課堂教學,保證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他們往往對新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濃厚的興趣,但由于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們往往注意力難以集中,同時無法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合理控制,往往導致他們對新鮮事物的熱情持續(xù)度過低,無法進入深入研究的學習層次?;谶@一點,小學數學教學則要求教師需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而不是用以往單一的知識講解等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各個學生的喜好、性格特點和思維模式,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樂在其中。
四、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與成績給予及時反饋
對學生課堂上回答的問題以及課后作業(yè)做出及時的積極肯定,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課堂趣味性的有效方法,而在對學生回答或學習成果進行反饋時,教師應該注意自己與學生溝通時的語氣、語調和語言,應該盡量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增加談話內容的幽默性以及教師說話的風趣度,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友善的態(tài)度,通過一系列的語言技巧,激發(fā)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溝通的欲望,增加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
五、總結
綜上所述,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作為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乃至以后更高層次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主線。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更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參與到課堂上的互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保持全神貫注。然而,培養(yǎng)興趣從來都不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此為教學手段,基于數學教學的特點,并結合實景運用,讓學生能真正學會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韓四清.建構理論下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構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24):55-57.
[2]韋榮勁.在實踐中學數學——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轉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65):28-33.
[3]王梅生.利用趣味教學 激發(fā)學習興趣[J].學生之友,2013,(43):144-146.
[4]董美娟.談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幾種有效方式[J].教育教學論壇,2009,(3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