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作為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人文素養(yǎng)課程,在全球化語境下面臨著生存式微的尷尬。一方面,教育者明白,高職培養(yǎng)的一線涉外工作人員,即使熟練掌握了英語,但如果缺乏對東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性以及靈活處理這種差異的能力,其工作必定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文化概念寬而廣,如果不以產業(yè)經濟為背景,泛談文化,既浪費寶貴的學時,又與高職教育“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悖。因此,本文提出了“LIC”教學模式(“LIC”指的是本土(local)+產業(yè)(Industry)+客戶(Customer)的結合)。面對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較低、學習習慣較差的特點,本文探討了將研究性學習應用于該教學模式中,以期能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概況”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英語國家文化概況研究性學習“LIC”教學模式教學實踐一、引言
隨著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研究性學習日漸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研究性學習是倡導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基礎的一種嶄新的學習模式,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在《關于以就業(yè)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高等職業(yè)教育應“加大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力度,堅持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這些文件規(guī)定了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即高職學生不僅要能領會、理解所從事崗位群適應的理論知識,還要有綜合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改進和創(chuàng)新相應崗位群技能的能力,是生產第一線的技術骨干、管理者與組織者。他們所處的位置需要他們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能上通下達,多方協(xié)調,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人才規(guī)格要求,與研究性學習所追求的“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目標定位上完全一致。
二、高職學?!队⒄Z國家文化概況》課現狀
國內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對“概況”課的教材以及教學改革兩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大量科研論文探討的“概況”課教學改革都是針對本科院校,如羅晶的《英語國家概況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2P教學法的實踐》,崔瑋的《建構主義理論在“英美概況”教學中的應用》,金晶的《合作式學習在英美概況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等。還有多數研究的是多媒體教學在“概況”課中的應用,如尹鐵超的《超時空多媒體課件對英美概況課程教學的正面作用》,肖凌鶴的《高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思考——以“英美概況”課為例》等。然而與高職教育中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以應用為目的”這一原則相結合,并在高職院校“概況”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則幾乎沒有。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根據《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難點,探討如何將研究性學習應用于《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以期能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概況”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研究性學習在《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LIC”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1.“LIC”教學模式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適應工業(yè)生產和區(qū)域經濟而興起和發(fā)展起來的,旨在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培訓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特殊性。《英語國家文化概況》課作為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人文素養(yǎng)課程,在全球化語境下面臨著生存式微的尷尬。一方面,教育者明白,高職培養(yǎng)的一線涉外工作人員,即使熟練掌握了英語,但如果缺乏對東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些以及靈活處理這種差異的能力,其工作必定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文化概念寬而廣,如果不以產業(yè)經濟為背景,泛談文化,既浪費寶貴的學時,又與高職教育“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悖。
基于此,筆者所在的課程組提出了“LIC”教學模式。(“LIC”指的是本土(local)+產業(yè)(Industry)+客戶(Customer)的結合),也就是立足本土產業(yè)經濟所面向的客戶群或對象國,有的放矢的讓學生了解與產業(yè)相關的對象國的文化背景。
2.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性學習主題的確定
紹興作為全球紡織中心和長三角區(qū)域中心城市,紹興承辦了多項國際型的展會和賽事,所面向的客戶群已不僅僅局限于幾個主要的英語國家,更多的非英語國家(如俄羅斯、日本、印度、阿拉伯、尼日利亞、南非、巴西等)也看重了紹興市場。依據本文提出的“LIC”教學模式,筆者結合紹興本土產業(yè)經濟面向的主要客戶群,將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主題確定為俄羅斯、印度、中東阿拉伯國家、巴西、尼日利亞以及馬來西亞這六個主要對象國。
(2)研究性學習對象的確定
在此次教學實踐過程中,選取紹興某職業(yè)院校商務英語專業(yè)大一的兩個班為實驗對象,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采用將研究性學習應用于“LIC”教學模式中的教學方式),另一個班為控制班。
(3)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
①動員準備階段。授課教師向學生闡釋此次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和目的,然后通過講解具體的研究性學習案例,讓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內容、過程、方法和要求。
②初步實驗階段。把實驗班學生分為6個小組之后,進入學生選題(見表1)階段。為了充分體現研究性學習中“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這一特點,同時又考慮到學生不熟悉“概況”課這一實際。這一階段主要采用“學生自由選題”和“教師推薦選題”相結合的模式。本教學實踐嚴格按照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步驟,每個小組選擇課題后,隨即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即課題準備、開題、實施、成果展示、總結交流(見圖1)。
3.研究性學習實驗結果
經過兩年兩輪的實驗研究,主要的成果有以下幾點:(1)“概況”課授課方式的轉變。一改以往理論課教師“一言堂”的灌輸模式。面對就業(yè)動機較強的高職學生,學生能與就業(yè)相關度較高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他們通過資料收集,成果展示和總結交流的方式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2)“概況”課教學效果的提高。經對實驗班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5%的同學認為相比較以往老師條條框框講解知識得方式,通過研究性學習能真正學到知識且印象深刻,在課程的評教分中也體現出學生對這門課的喜愛。(3)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轉變。經分析對同時任教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教師訪談,發(fā)現教師們普遍反應實驗班學生在他們課中也更注重思考,且更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較控制板學生,實驗班學生的綜合英語成績以及英語等級過級率較高。四、結語
本教學實驗是基于作為一線教師的筆者多年教學體會所實施,實驗結果基本符合最初的實施目的。然而,受到實驗對象和實驗區(qū)域的限制,本教學實驗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由于商務英語專業(yè)的招生數量逐年下降,此次實驗對象的范圍只有兩個班的學生;在實驗中,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性格各異,在小組分配方面還存在一定合理性;由于“概況”課只開設一個學期,還有待進一步拓展研究周期,甚至延長研究周期,如:比較、分析接受過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在與所實驗課程相近工作崗位上的業(yè)績,從而了解他們是否從本課題中長期收益。
參考文獻:
[1]崔瑋.建構主義理論在“英美概況”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5,(15).
[2]金晶.合作式學習在英美概況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社會科學教學,2010,(10).
[3]劉洪安.關于“英語國家概況”課教學的思考[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4,(4).
[4]羅晶.英語國家概況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2P教學法的實踐[J].外語界,2004,(3).
[5]王秋琴.英美概況課程初探[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4).
[6]肖凌鶴.高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思考——以《英美概況》課程為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4).
[7]尹鐵超.超時空多媒體課件對英美概況課程教學的正面作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5).
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高等職業(yè)教育研究會課題“在高職高?!队⒄Z國家文化概況》課‘LIC’教學模式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編號YB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