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在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越加重要。多數人對計算機的學習和掌握集中在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礎理論知識,忽略了計算機學科在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素質教育背景下,思維能力當代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文中從多角度論述了計算設計程序設計在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希望對計算機程序設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一些借鑒性的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程序設計;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手段和方法必須得到全面的改善,將原來單純的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積累轉換到提升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上來,只有沿著新課改大綱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才能運用全新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理念培養(yǎng)出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新型人才。文中從思維能力的深刻性、嚴密性、靈活性、敏捷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五個方面開展論述,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1 計算機程序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在計算機程序設計中,思維能力主要包含深刻性、嚴密性、靈活性、敏捷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五個方面,在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1]。
1.1 計算機程序設計中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又被稱之為思維的準確性或者思維的邏輯性,是用于衡量思維活動的邏輯水平,在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中,思維的準確性主要表現以下兩個方面:①人類進行思維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強大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尤其是在推理、判斷、概括、論證等過程中,必須要個遵守思維的邏輯規(guī)則;②思維成果的深刻性和正確性,主要是指經過思維過程之后得出的結論,要能夠正確的反應客觀的實施和本質。因此程序設計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是首先要結合學生對形象思維的認知能力,并總結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陷阱、判斷是非或者上機驗證等特殊手段,幫助學生準確理解C語言程序算法的思想,以此來達到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的目的,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2 計算機程序設計中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計算機程序設計中程序編寫是連接理論知識和上機實踐操作的重要橋梁,同樣也是訓練學生思維嚴密性的有效途徑,在此過程中,程序設計老師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是組織和引導,不要使用教學的行為準則來約束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而要將課堂的主要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在某些需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老師要對學生有疑惑的地方進行點撥和指導,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周密、全面、細致的分析設計過程,以此來訓練學生思維的嚴密性,當學生在進行上機驗證編寫的程序時,屏幕上會出現“xxx,IS A PRIME NUMBER”這樣的話,此時就會激發(fā)學生尋根溯源的決心,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學生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老師要在旁邊進行提示或者給學生提供實例,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思維中的漏洞,也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完善學生的思維完整性,才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2]。
1.3 計算機程序設計中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是建立在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基礎上實現的,當學生具備了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則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就會較快的適應問題的環(huán)境,并進行積極而周密的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教師在開展程序設計課程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克服困難,打破慣性思維定式,開辟新的途徑,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例如:遇到“找出100以內的合數”這道問題時,如果學生使用常規(guī)思維來解答,則需要對每一個數字做判斷,但是如果學生對數字的特征進行分析就會發(fā)現,將2排除之外的偶數都是合數,如此不僅大大縮短了解題的時間,同時也會發(fā)現,在剩下的大于7的奇數當中,如果該數字可以被3、5或者7正處,則同樣屬于合數。老師要在課堂上通過不同方式的思維互動和補充,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透過問題的表面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思想,并找出解題的思路。
1.4 計算機程序設計中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是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基礎,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強大動力,因此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大膽的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突破定時思維的枷鎖。在計算機程序設計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根據直覺進行大膽的猜想,并在題目的求解中尋找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解決排列這列問題時,學生往往難以找出分析問題的切入點,因此也就難以找出解題的思路,老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排列方法之間存在的規(guī)律,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猜想和驗證,使用這種方法找出排列存在升序規(guī)律。當從前一個排列產生下一個排列時,一定會造成某一個位置上的數字出現變化,這一變化的位置應該在右邊,在保持其他位置數字不便的情況下找出變化的數字,則即可產生下一個排列。
2 結束語
總之,在計算機程序設計中,老師要通過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來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老師在講課時要將重點放在程序設計的思維培養(yǎng)上,而不是放在語法的講述和程序如何編寫上。程序設計的教學本質是讓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結構化思維,雖然不能說學會了程序設計學生就一定會獨立思考,但是程序設計的過程恰好是教學生怎樣去思考問題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于曉強,趙秀巖,閆丕濤.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中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計算機教育.2011,11(13):18-21.
[2]吳海燕,吳海山.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J].信息通信.2013,9(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