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幼兒園 生命教育 調查研究 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A-0007-03
1968年,美國學者華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這個概念。幾十年來,“生命教育”的實踐在全球得到迅速發(fā)展。
無論是中文的“生命教育”還是英文的“Life Education”,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詮釋。近年來,一些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都將生命教育納入小學教育包括幼兒園教育當中,有的幼兒園還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與孩子們一起上“生命教育”課,指導家長與孩子如何善待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
我國幼兒園也進行過關于生命教育的探索,如新華實驗幼托分園、杭州市勝利幼兒園、上海閔行區(qū)幼兒園等。上海市青浦三原色幼兒園開展的《幼兒園生命啟蒙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通過開展“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關懷”等活動,增加了幼兒階段生命啟蒙教育這一學習內容,探索在幼兒園開展生命啟蒙教育的策略。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對如何開展生命教育進行了調查了解,以期為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提供幫助。
一、調查范圍、內容與方法
(一)調查范圍
幼兒園部分在園幼兒家長,共計237個家庭,其中大班106個家庭,中班85個家庭,小班46個家庭。教師共16人。
(二)調查內容
1.幼兒對生命的態(tài)度的現(xiàn)狀調查。
2.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的現(xiàn)狀調查。
3.幼兒家長對教育理念的認識的現(xiàn)狀調查。
(三)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訪談為主。幼兒園設計了家長調查問卷,以分層抽樣的方法向237名幼兒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37份。對個別家長進行隨機訪談,了解幼兒的情況以及家長對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的態(tài)度及建議。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對生命的態(tài)度的現(xiàn)狀調查
1.幼兒對自我生命的尊重與珍愛現(xiàn)狀調查。
從表1可以看出,幼兒在對自我生命的尊重與珍愛態(tài)度方面,大班幼兒、中班幼兒、小班幼兒的差別不大。30%左右的幼兒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做到正確地認識和欣賞自己,但大部分幼兒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對自我生命的珍惜和對危險的回避意識方面,大部分幼兒的回答是有時能或不能,而這也是家長希望幼兒得到教師引導的一個方面。
2.幼兒對他人生命的尊重與珍愛的現(xiàn)狀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在幼兒對他人生命的尊重與珍愛方面,小班中的大部分幼兒能夠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愛,并通過語言或行動進行表達,在家長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有52.2%的幼兒能夠主動表示關心。此外,有63%以上的幼兒能夠尊重長輩與不同職業(yè)的勞動者,有51.8%的幼兒能夠主動向他人問好。可是,在是否能夠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分歧方面,有76.5%的幼兒表示有時候能或不能,這說明幼兒對他人的尊重與珍愛具有一定的認知,但缺乏行動體現(xiàn)。
(二)家長的教育理念的現(xiàn)狀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是大班106個家庭、中班85個家庭、小班46個家庭。
分析表3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大部分家長比較重視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大部分家長的育兒觀念比較新;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存在一些問題;絕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給予肯定并表示支持;幼兒家長整體素質比較高,為幼兒園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提供了基礎;無關因子的分析。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課題組假設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幼兒教育的關注程度與家長從事的工作和學歷有關。從調查結果來看,它們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有的家長學歷高、工作忙,但是仍然能夠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與教師進行溝通;有的家長學歷不高或者工作比較輕松,而對孩子教育的問題過問甚少。因此,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態(tài)度與其從事的工作和學歷無關,而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有關。
(三)教師對生命教育的了解與認識
本次問卷調查對大班6名教師、中班6名教師、小班4名教師進行了調查。
分析表4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缺乏了解。
第二,教師對開展生命教育的方式了解不夠全面。
第三,部分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范疇理解存在偏頗。筆者對各種文獻資料進行匯總梳理后認為,目前國內幼兒生命教育的大致情況是:①有關生與死的教育。②有關自身健康與安全防護的教育。③有利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教育。④幫助幼兒建立優(yōu)質生命信念的教育。第五,愛護生命與感恩的教育。
在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
在表4中所列舉出的項目均屬于生命教育的范疇,但是有的教師對其中的某些項目并沒有進行選擇。這說明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還缺乏了解,如對生命教育的意義、內涵、范疇的概念不明確,對開展生命教育的策略缺乏整體規(guī)劃與系統(tǒng)構架。
第四,無關因子的分析。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課題組假設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與教師的學歷、年齡、教齡無關。從調查結果來看,它們之間也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有的教師學歷高、教齡長,但是對幼兒生命教育知之甚少,甚至一點兒都不了解。有的教師學歷較低、教齡較短,但是卻對幼兒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對生命教育的了解與教師的學歷、年齡、教齡無關,而與學習培訓有關。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幼兒對生命的態(tài)度整體情況比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幼兒無法較好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有的幼兒在對自我生命的珍惜、對危險的回避意識方面還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導;幼兒對他人的尊重與珍愛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行動體現(xiàn)上缺乏技巧。
2.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第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意義、內涵、方法缺乏了解。第二,幼兒園原有課程體系中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比較少。第三,實施生命教育缺乏整體規(guī)劃與系統(tǒng)構架。第四,社會上有不少關于生命教育的教育資源,但是沒有進行整合、開發(fā)。第五,家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二)思考與建議
1.提高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的重視,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教師只有具備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才能更好地開展生命教育,達到保護幼兒生命的目的,釋放幼兒生命潛能,開啟幼兒生命智慧。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生命教育理論的學習,形成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把對生命的理解作為開展幼兒生命教育的基礎,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引導幼兒建立美好的生命信念。
2.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家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讓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幼兒生命教育的目標不是通過幼兒在園的集體教育就能夠達到的,教育的實施者也不僅僅局限于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幼兒園在了解家長的愿望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師進行生命教育培訓、開展戶外親子活動等,促進家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并積極參與到生命教育活動中。
3.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學目標。幼兒生命教育的實施要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進行。對于幼兒來說,要理解“愛生命”有一定難度,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目標,能夠細化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4.尋找適合開展生命教育的途徑,采用多種方法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根據(jù)幼兒園實際情況,教師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學資源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繪本故事開展幼兒生命教育,通過主題教學活動開展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生命教育,通過家園共育開展生命教育等。通過角色游戲開展幼兒生命教育,能夠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模擬生活情境,以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與人交往,并在游戲中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5.為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提供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對生命無限熱愛,對生活充滿熱情,才能夠由內而外地感染幼兒,讓幼兒體會到擁有生命和健康的快樂,從而學會珍惜生命。否則,一切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都將是機械的、枯燥的、模式化的操作,只有教育者是幸福的,才有可能給幼兒帶來幸福的感受。因此,幼兒園管理者應該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從硬件和軟件上為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提供條件。比如,設置教師心理疏導室,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等。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珍愛自己,學習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積極的生命態(tài)度。如果家長、教師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的意識比較淡薄,片面追求幼兒智力的發(fā)展,忽視了幼兒生存的需求,那么必將導致幼兒出現(xiàn)生存依賴性強、心理素質差等情況。因此,開展生命教育,讓幼兒學習如何愛惜生命、尊重他人、珍惜資源,進而提升生命的價值,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幼兒園教育及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