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文本細讀 教學方法 片段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A-
0047-01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讀被認為是語文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方式。所謂文本細讀,就是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讓學生潛心會文,通過細致和反復的閱讀,對文本蘊涵的豐富內(nèi)涵進行充分的發(fā)掘,注重細節(jié)的解讀和結(jié)構(gòu)的分析,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讀出語言文字中蘊涵的深刻情感。
一、字斟句酌,讀出語言的厚重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觸摸文本,對文中的語言進行仔細體味,發(fā)現(xiàn)文中語言的亮點,并能夠抓住這些亮點引導學生進行揣摩,進而使學生從語言文字中讀出更多的理解和感悟,習得語言的精髓。以下是蘇教版語文第八冊課文《三顧茅廬》的教學片段。
師: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劉備的哪一點打動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生1: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他的。
師:劉備的心到底有多誠,感情到底有多真?請大家默讀課文,畫出劉備打動諸葛亮的關(guān)鍵詞語和句子,仔細體會。
生2:我從劉備與張飛的對話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意。(教師相機出示人物對話:張飛嚷道……劉備生氣地說……)
師:“嚷”是什么意思?誰來讀一讀,讓大家感受一下。
生3:“嚷”就是大聲喊叫。(生讀)
師:從這個“嚷“字可以看出張飛的心情怎樣?
生4:很生氣,不耐煩。
師:這時劉備是怎樣說的?你知道劉備和張飛的關(guān)系嗎?
生5:劉備生氣地說。他們是結(jié)拜兄弟。
師: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劉備批評自己的結(jié)拜兄弟,由此可見,劉備的誠心和他對諸葛亮的敬重。
劉備為什么請諸葛亮出山,這是學生理解文章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緊扣“誠心誠意”這四個字,引領(lǐng)學生潛心會文,抓住了描寫劉備兄弟之間的一系列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句子進行品味、揣摩,使學生體會到劉備為了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比較品味,讀出語言的精準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文本中的詞語表層意思也很普通,但是在文中卻用得非常傳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形式引導學生揣摩詞語的內(nèi)涵,使學生領(lǐng)悟作者遣詞用句的精妙,同時對文章語言的表達形式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下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課文《姥姥的剪紙》的教學片段。
師: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在文中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呢?
生1:“我”是出名的調(diào)皮蛋,經(jīng)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捂住……無可挑剔……耍賴……
師:在這里,如果把“刁難”改為“難為”,把“耍賴”改為“賴皮”,兩個句子會有什么不同呢?請大家仔細品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2:“賴皮”是不講理的意思,但文中的“耍賴”只是“我”故意和姥姥鬧著玩的,不是真正的不講理,兩個詞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教師把“刁難”“耍賴”與“難為”“賴皮”進行換詞訓練,讓學生對文本進行自由解讀,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這些詞語充分體現(xiàn)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姥姥對“我”的寬容,體現(xiàn)了祖孫情深。通過反復品味咀嚼,學生既掌握了詞語的含義,又體會了作者運用語言的精準。
三、揣摩語氣,讀出文章的情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門情感的學科,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蘊涵著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體驗和感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抓住引發(fā)學生情感的細節(jié),讓學生在語氣上多揣摩,可以使學生深刻領(lǐng)會文章蘊涵的情感。以下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課文《軍神》的教學片段。
教師先出示課文句子:沃克醫(yī)生不禁失聲喊道:“了不起!……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然后提示學生思考:沃克醫(yī)生為什么這樣說?
生1:手術(shù)很難,過程很痛苦,但是劉伯承堅持一聲不吭,真正稱得上“軍神”。
師:“不禁”“失聲喊道”這兩個詞說明了什么?
生2:沃克醫(yī)生很震驚,他感到很意外,所以不由自主地喊。
師:文中描寫沃克醫(yī)生說這段話時一連用了幾個嘆號,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生3:劉伯承接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手術(shù),一連幾個嘆號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贊嘆之情。
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沃克醫(yī)生對劉伯承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描述,讀出醫(yī)生的震驚、贊揚之意,也體會到了劉伯承的鎮(zhèn)定、堅強和沉著,使學生對文章蘊涵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總之,文本細讀就是找準文本的關(guān)鍵處,引導學生比較、品味、揣摩句中人物的語氣,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