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 高年級 生本化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A-
0105-01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英語教學逐漸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提倡生本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獲得發(fā)展,這已經(jīng)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的共識。在此,筆者主要談談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中如何實施生本化教學。
一、關(guān)注興趣培養(yǎng),讓學生喜歡英語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導致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的直接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多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不主動參與英語教學活動,只是被動地學習,沒有將英語學習當作“自己的事”,學習過程多由教師或家長牽制。筆者認為,要讓學生主動進行英語學習,首先要做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課堂氣氛和教師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是主要因素。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和創(chuàng)設情境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高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關(guān)注教師對自己的情感傾向,這也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尤其要尊重學生,讓學生接受教師并由此而喜歡英語課程。其次,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喜歡上英語。例如,在學習有關(guān)學習用品的單詞時,筆者先展示鉛筆、鋼筆、橡皮等學習用品,邊指著實物邊引導學生說:“Pencil,this is a pencil. Pen,this is a pen…”這樣,學生不用通過翻譯就能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而且能夠加深印象、強化記憶,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語言的意義。又如,學習“Where are you going”的內(nèi)容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兔子舞”的視頻,然后相機解釋left,right,go等單詞的含義,接著再學習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等短語。
二、注重教學改革,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學更關(guān)注技能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轉(zhuǎn)變學習方式。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大膽對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能促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學習過程,學會主動構(gòu)建知識。
首先,教師應注重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例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教材5A第一單元第二課時“I’m not sure”,筆者這樣引導學生:“We’re not sure.So let’s go and see.”筆者出示掛圖,提出問題:“What’s in the building?”然后,引導學生回答:“There’s a table tennis room. There’s a music room.”接著,筆者追問:“How many reading rooms are there in the building?Are there any reading rooms in our school?Is there a table tennis room in the building?Do you want to know how is the building?Now listen to the tape.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學生討論問題后,筆者進行點撥。接著,筆者以問題“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Are there any reading rooms in the building?Are there any computer rooms”引導學生聽錄音并開展討論,筆者再進行點撥。
其次,教師要注重發(fā)揮主導作用。以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1 Public signs為例,筆者提出問題:“What does this sign mean?”然后,引導學生用“It means‘No littering’”來回答。接著,筆者板書No littering,并引導學生學習這句話。筆者精講:litter為littering的動詞原形,意為亂丟雜物。然后,筆者引導學生學習“No parking. No cycling”,強調(diào)park的意思為停放汽車,cycling的動詞原形為cycle.
三、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學會應用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教師要注重結(jié)合生活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教師應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練習英語聽力和英語口語。如在教學“Would you like…”和“There be…”句型時,筆者將飲料、水果等帶到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購物過程。學生興趣高漲,踴躍發(fā)言,充分地練習了句型,在真實的交際中提高了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其次,教師應利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班級中設置了英語角,組織學生唱英文歌曲、背誦英語詩歌、說英語繞口令、開展英語會話比賽等,促使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交流。
總之,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實施生本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穩(wěn)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