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批注式閱讀最能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組織學生閱讀文本,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號和文字的形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處進行標記和書寫,用來幫助理解和深入思考。這種讀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閱讀教學 批注式
讀書看報離不開閱讀,學習語文更離不開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將伴隨人的一生,批注式閱讀是一種高效實用的閱讀方法。當批注式閱讀的春風染綠校園,也讓每位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初綻奇葩。
一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以生為本,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并運用探究方式分析,解決疑難問題。我覺得批注式閱讀更能細膩地展示《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雖然在閱讀教學中我不能完美地詮釋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但也是展示其最好的捷徑。例如我在教學《羚羊木雕》時,引導和組織學生充分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理解,并把自己的見解與疑難邊讀邊做好批注。只要是真情實感,是自己的收獲與感悟,經(jīng)過不同方式的閱讀,學生就會感慨頗豐。也許是這篇文章比較接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也許是道出了學生的心聲,也許是學生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縮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觀點和看法。有的學生覺得文本中的父母過于重財輕義,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有的學生認為文中的“我”做事太自主,不會三思而行,還有的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指出了家長的欠缺,同時說出了孩子的不足,并通過這件事從中受到了啟示,以后做事要學會溝通,不一意孤行。學生學習一篇文章,通過閱讀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見解,也從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批注式閱讀真正給學生提供了與文本、作者對話的平臺,拓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二
在指導學生批注文本的過程中,我重視引導學生賞析作品的主題、語言及表達。在學習《孔乙己》時,同學們會質(zhì)疑,一個像孔乙己這樣窮困潦倒的人,為什么還要穿著長衫?從文中插圖可見他飽經(jīng)風霜的臉但還是掩蓋不住善良慈祥之心。通過這些質(zhì)疑和感悟,同學們研討了文本主旨:把對社會的批判融進了不動聲色的敘述之中。通過孔乙己與孩子們的對話,主人公孔乙己滿口也許“之”“乎”“者”“也”,也許滿腹經(jīng)綸,但是最終還是成為別人的笑料,小說幾處寫到眾人的哄笑,這些細節(jié)都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學生都一一圈畫。重要的是,同學們通過這“笑”深刻認識了當時社會的冷酷無情。有一名同學是這樣批注的:在萬惡的舊社會,一定會有千千萬萬個孔乙己,他們悲慘地淪為科舉制度犧牲品。雖然這篇文本沒有散文的優(yōu)美意境,讀起來也不是朗朗上口、合轍押韻的,但是同學們還是會用欣賞的眼光品味文本,體會字的準確,詞的靈動形象,句的修辭運用,段的構成方式。例如:“便排出九文大錢的”“排”字;“他從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的“摸”,這些字靈動形象地刻畫出孔乙己的性格,反映出他的內(nèi)心世界。又如,“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的“大約”“的確”看似矛盾,實際上是個正確的句子,結構是完整的,也是對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的一種描述。文本中說:“孔乙己是這樣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边@句話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當然,同學們自覺走進文本的同時,通過匯報交流的方式,既體會了文章的主旨,又恰當?shù)剡\用表達方法、技巧做批注,讓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流露于紙上,達到文人合一。
通過讀書、批注,讓學生相互溝通,有了更多的交流與對話的機會。老師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導和點撥的作用。我認為只要老師適時點撥,正確引導,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為學生交流、展示搭建平臺,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批注式閱讀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讀書的習慣,也為語文開拓了一條寬闊的道路。
當然,因為個人組織不當,閱歷淺,教學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點撥不到位而使個別學生喧賓奪主,給教學帶來困擾。我相信,通過不懈努力,精心準備,批注式閱讀教學會深入到每位教師、學生的心中,扎根,開花,結出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