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前提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問題作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審題指導 傾聽訓練 跟蹤督促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倍嗄甑慕虒W實踐使我深刻地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重視審題指導,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認真審題。在學生的作業(yè)與考試中,我發(fā)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目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如在計算中有的是把運算符號看錯,或是在文字中由于數量關系復雜,不僅層次多,而且一些表達運算順序的名詞術語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視,致使學生造成解題差錯,或是在應用題中由于數量關系沒有仔細分析,造成數量關系混淆,列式錯誤。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所以,我在學生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要讓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開始。然后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在做計算題時,我要求學生不要立即動筆就計算,而是先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簡便算法計算。這樣,既提高了做題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通過審題訓練,逐步養(yǎng)成學生認真嚴謹的審題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如“去年二年級有學生318人,今年新轉入29人,轉出18人。今年二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后,在列式計算時再讓學生想一想能否用簡便算法。同學們很快地列出了算式:318-18+29=329(人)。大大提高了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二、重視傾聽訓練,培養(yǎng)學會傾聽的習慣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發(fā)現,學生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變得活躍了,學生都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我們卻常??吹竭@樣的鏡頭:一個學生的發(fā)言還未完,旁邊的學生就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嚷:“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的,根本顧不上聽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凡此種種,不由得令人深思。
自古以來,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僅僅會表達是不夠的,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閃現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因此,在教學中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生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在教學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傾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對于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予批評并糾正。這樣,學生學會了傾聽,學習也就主動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在聽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素養(yǎng)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他人,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三、重視跟蹤督促,培養(yǎng)自覺檢驗的習慣
學生的作業(yè)最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我認為良好的作業(yè)習慣應該包括:態(tài)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chuàng)見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上,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上。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己蠛蠡冢覀兞晳T把這種現象稱為馬虎,這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缺失的體現,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yǎng)。
為此,在平時的作業(yè)中,對一些字跡潦草的學生應及時進行提醒,并進行跟蹤督促。教師不要過于相信學生的檢驗能力,解方程、脫式計算、填空等的檢驗都要引導學生進行回顧,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驗。例如應用題的檢驗學生是非常困難的,然而檢驗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教師就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如教學“同學們修補圖書,三年級修補328本,比二年級多修補29本,二年級修補幾本?”時,很多同學看到比“二年級多修補29本”,就列式計算為“328+29=357(本)”。后來我教他們用代入法進行審題,用得數“357本”代入題中,變成“三年級修補328本,比二年級357本多修補29本,”進行驗算,發(fā)現328比357多是不可能的。學生立即發(fā)現自己做錯了,再次認真審題,很快訂正完畢。這時我再引導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的重要性,逐步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所以,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對學生強調把檢驗作為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yǎng)成認真檢驗的良好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縝密的思維品質。
總之,學習的能力和自覺檢驗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