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教好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教師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能學好。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信息時代,以計算機技術為主導的現(xiàn)代科技教育對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計算機的數(shù)量和質量及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已經(jīng)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xiàn)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我結合這一目標,從以下幾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一、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注意到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輸入上檔字母。還注意到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二、了解學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具體情況,才能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讓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次,教師要不斷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恰當?shù)慕虒W模式,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前準備,備出適應學生發(fā)展、適應課堂教學需求的好課。
三、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排除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生都喜歡新奇、有趣的事情,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習思維和記憶效率。
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感興趣的事件或環(huán)境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
四、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參與
教師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布魯納說:“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最好途徑就是使學習者主動卷入學習,并從中體現(xiàn)到自己有能力來應付外部世界?!痹诮虒W實踐中,我著力在設疑、激疑、質疑、解疑中讓學生學習新知,讓學生鼓起勇氣,培養(yǎng)探究能力。要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能動作用,積極參與學習和實踐,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進行鼠標的使用教學中采取以任務先導的方式。先提出問題,再由學生在上機的過程中運用各方面能力解決問題。如:講鼠標的常見圖案和含義時,我采取了這種形式。我啟發(fā)學生:“同學們,我們學習了Windows窗口的許多知識,在使用鼠標操作時,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在不同的情況下鼠標的圖案是不同的,……”我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就表示:“對!不一樣!”“這節(jié)課就由你用所學過的知識來找一找鼠標都有哪些圖案,并且想想這些圖案的含義!”話音剛落,學生就爭先恐后地上機尋找,只怕自己比別人少找一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利用所學的有關窗口知識積極上機尋找鼠標的各種圖案,通過總結,找出了鼠標的六種常見圖案:箭頭、沙漏、多向箭頭型圖案、小手和“I”等,并且一一說出了含義。這樣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因此,對學生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激勵思維;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是簡單地給學生“魚”而是教會學生“漁”。
五、實施課程整合,促進學科知識的多元化發(fā)展
當今教育主題多元化,信息技術教育已從單一的計算機學科知識學習轉向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探索以課程整合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術為認知工具、以學科知識的學習為載體的新型課程模式非常重要。信息技術必須與其他課程有機整合,打造綜合實踐課。
六、整合學科,多面發(fā)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繪畫;在教學上網(wǎng)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
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了其他學習任務,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yǎng)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擴大了知識面,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獲得較佳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是一門集工具性、實踐性、信息化及綜合性為一體的現(xiàn)代技術學科,只要我們?yōu)閷W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就一定會拓展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提高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