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了解美國教育是在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里,他如火般的教育激情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敬佩,那究竟是什么樣的教育環(huán)境才能造就如此神奇的“當代梭羅”?帶著對美國教育的好奇,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在美國舉辦的為期兩周的中小學校長國際論壇,參觀訪問了近十所學校,所到之處,感慨頗深,比較國內(nèi)教育,我在感受,在思索……
從一個歡迎儀式說關(guān)愛
根據(jù)安排,我們來到紐約市的Redland 中學,在這里,簡單的歡迎儀式、水平一般的演奏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歡迎儀式是在圖書館舉行的(通過了解,學校就沒有專用的會議室或報告廳),為我們演奏的校樂隊大約有20個隊員,先是演奏一首迎賓曲,之后有兩個學生分別演奏同一個曲目,演奏的水平很是一般,中間甚至有幾處變調(diào)或中斷,我心里暗想:這樣的演奏水平也值得拿出來演奏給國外的校長看?待演奏結(jié)束,樂隊指揮解釋說:剛才表演的兩個學生是剛加入樂隊的,雖然演奏水平很一般,但為了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演奏的興趣,所以把今天這樣一個機會給了他們,希望各位來賓能夠理解和支持。話音剛落,我們報以熱烈掌聲。這掌聲中,不僅有對孩子勞動成果的肯定,更有對美國教師這種真正的“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行為的敬佩。
在參觀學習中,我們每到一所學校,都要被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都有一個本校的學生講解員帶領我們參觀學校,講解學校的歷史、辦學規(guī)模、課程設置、教學設施的使用、學生社團的建設等辦學狀況。簡單的講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了文明禮儀素養(yǎng),而且讓學生了解了自己學校的情況和特點,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存在??稍趯嶋H生活中,我們展現(xiàn)給他人特別是外國友人的往往是最好的,最成功的,最光鮮的一面,即使不是最好的,也不會把差的拿出來給別人看,害怕出差、出丑;而美國教師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我們不同,這樣一些非比賽活動,不是以質(zhì)量高低為標準,而是從人的成長、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一切為了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理念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我想,這種做法不就是我們一直倡導的“潤物細無聲”的最美詮釋嗎!
由學生研究性學習說創(chuàng)新
我們在美國參觀了近10所學校。有小學、初中及高中、大學,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結(jié)果都讓我們感慨頗深。Barrie School是一所小學,在校長、教務長介紹學校情況之后,由二至五年級學生代表給我們演示了研究性學習成果,并分別到講臺前講解作品或成果的取得過程。我記得三年級兩個學生介紹的是用ipad繪制的一幅圖畫,在一個不大的投影屏幕上,我看到了孩子用ipad繪制的太空圖。小小少年,心懷壯志,兩個孩子用不太流利的語言和不夠?qū)I(yè)的詞語告訴我們,他們希望將來去太空旅游。結(jié)束以后,學校還把我們分到了學生研究性學習小組,讓學生演示如何利用ipad繪制各種圖畫。Thomas Middle School是一所初級中學,當看到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是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一雙鞋時,所有參觀人員都驚嘆萬分。Arington Heights School District 25是一所公立高級中學,讓我們震撼的是,學校不僅有大型電控機床,而且還有較為先進的3D顯微鏡,學生利用這些儀器制造出的精美的工件和研究的豐碩成果讓我們嘆為觀止。在美國,初中以上的學校大都設有研究性學習室,以供學生討論研究之用。由此可見,美國中學的研究性學習扎實有效,真正地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為學生動手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追問,為什么美國中學的研究性學習開展得扎實有效,而我們國家中學的研究性學習往往很難起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功效?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錄取指揮棒的作用。在中國,大學、高中錄取只以分數(shù)為依據(jù),分高者優(yōu)先上好學校、名學校,分低者則被淘汰,而在美國,初中畢業(yè)直升高中,沒有升學考試;高中畢業(yè)后學生多數(shù)升入大學,少數(shù)參加工作。美國大學錄取工作主要由考試成績、中學階段選修科目的成績和參加社會服務時間三個部分組成。各大學都有自己組織的筆試和面試,但是錄取時不只看分數(shù),還要看其在中學階段選修科目的成績,特別是一些重點大學,學生在中學階段研究性學習取得的成果,如論文發(fā)表、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等是其錄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另外學生在中學期間如做義工等參加社會服務的時間也是決定他們能否被大學錄取的條件之一。二是社會分配均衡制度。在美國,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yè),其收入差距不大,像一個大學教授年薪和一個草坪修剪工人年薪相差不大,因此,美國高中生中有少部分學生畢業(yè)后習得一技之長就參加工作了。三是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美國大學錄取時會參考中學給出的學生選修課或研究性學習的成績,甚至把中學取得的學分帶入大學,計算到大學的學分里,即大學承認其在中學取得的選修學分。綜上所述,美國中學研究性學習開展得扎扎實實是必然的。
在美國,教育不僅讓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更是為他們提供了鍛煉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廣闊平臺。而在中國,中學生特別是畢業(yè)班的學生,只是在讀書、在做題,長此以往,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與美國學生相比?相比較而言,中國學生書本知識比美國學生更扎實,思維嚴密,全面系統(tǒng),但知識再多,不是就一定能轉(zhuǎn)化為能力和智慧的。這一方面,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學習。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決定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于高新科技的領先,高新科技的領先在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在于教育的水平。我想,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須有這樣的理念: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學率,更是要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錄取通知書,更是培養(yǎng)出一個個既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的教育不僅僅培養(yǎng)出有豐富知識的人,更是要培養(yǎng)有道德、有能力、會創(chuàng)新、有智慧的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中國制造,更需要的是中國創(chuàng)造,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才能在不遠的將來讓中國雄于地球。
從美國的小學教育說童年
美國基礎教育的學制是534制,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4年。美國小學生上午9點到校,下午3點放學。學校課程有國語、數(shù)學、音樂、美術(shù)、體育等,高年級還有科學、宗教。學習內(nèi)容與國內(nèi)同級相比較為簡單。放學后學生基本是玩耍,即使有作業(yè),多數(shù)是有趣的研究性的課題,而非做習題這種單一枯燥的純書面作業(yè)。我在一所小學的四年級聽課之后,曾問過學生,今天有沒有家庭作業(yè),學生回答有,我問是什么,學生說調(diào)查并寫出自己家的近5代家譜,要求要有稱謂、姓名、出生年月和主要工作成績等。這樣的家庭作業(yè)真可謂一箭多雕,首先,完成作業(yè)必須要家長參與,在增進與父母親情的同時又了解了自己家族的歷史;其次,作業(yè)完成的同時學生也初步學會了調(diào)查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了研究能力;再次,這種作業(yè)可以用不同形式呈現(xiàn),在作業(yè)表達過程中孩子的表述能力、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對于一項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yè),孩子們一定會樂于其中,自得收獲。
在美國,每個學校都有一個空間較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每天孩子都有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圖書館度過。每位孩子都有圖書卡,每周借一本圖書帶回家讀,下周還要在課堂上簡短介紹圖書內(nèi)容。圖書大多數(shù)是圖文并茂,貼近日常生活故事,也有科幻故事。在美國,我們不時地看到,下午放學之后,孩子們在學校體育館打球、在草地上踢球,還有在旱冰場溜冰等等。美國小學非常注重學生的公民教育,特別善于把這些教育與孩子的日常行為結(jié)合起來,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文明公民。他們也注重愛國教育,有的學校每周都要升國旗、唱國歌,愛國教育主題就是美國在世界的地位、作用、貢獻,告訴學生:我是美國人,我感到驕傲。
小學是孩子的童年時代,只有讓孩子童年時快樂多一些,自由多一些,沒有學習負擔,培養(yǎng)并保持讀書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才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而這,可能比多做一些題目有效,會為孩子一生奠定靚麗的底色。我也規(guī)勸老師、學生家長千萬別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忽悠人的話用在孩子身上,只有擁有快樂的童年,孩子將來才可能贏在終點線上。
從美國教師職業(yè)說幸福
在到美國研修之前,我就想了解中美教師對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壓力和幸福感情況。來到美國后,走訪近10所學校,經(jīng)常詢問教師,你在美國當教師感覺壓力大嗎?感覺幸福嗎?他們認為,工作穩(wěn)定,收入中等,壓力不大,社會地位較高,生活很滿足,幸福指數(shù)較高。而通過實際考察,美國教師的工作量都遠遠大于中國教師,他們每個人每天基本上6節(jié)課,教師每人一個固定教室,學生走班,不足6課時的,則需要兼做其它工作,如帶興趣小組、選修課。不過,美國教師不評職稱,當然也就很少有人寫論文、做課題,升學壓力相對較小,鮮有評優(yōu)評先,也就沒有攀比,同事之間關(guān)系簡單,和諧相處,正是這些原因,多數(shù)教師都感到很滿足,幸福指數(shù)較高。還有,在美國學校里,很少有閑散富余人員,也沒有中國學校那么多機構(gòu),因崗設人,人盡其職,職責明確。我也曾了解:如果學生在學校里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學生家長會到學校鬧事嗎?校長和老師都會回答:“No!”學校會根據(jù)具體情況作出處理,家長都會配合,很少發(fā)生沖擊學校、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事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是每一個學校的重要工作。作為中國的校長和教師,特別是中學校長和教師,尤其班主任,常常感到壓力較大,這種壓力既有升學率的壓力,又有工作量的壓力,還有學生安全的壓力,而這些的產(chǎn)生大多和評比有關(guān)。因此我想,如果我們的教育,少一些評比,就會少一些攀比,少一些壓力,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幸福!只有幸??鞓返慕處煵艜坛鲂腋3砷L的學生!
中美教育的差異、優(yōu)劣不能一概而論,各有特點,應該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回首這十幾天的學習,美國教育中的尊重規(guī)律,以生為本,注重實踐,重視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行為帶給我深深的思考、啟迪,作為當代中國教育人,我想,我們應當面對現(xiàn)實,正視自我,在體制暫時不能改變的現(xiàn)實面前,仰望星空的同時更應腳踏實地,銳意改革,執(zhí)著前行,因為只有想到,做到,才能得到……
(蘇守杰,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2220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