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鏢局”二字,就會讓人想到飛鏢、鏢師、鏢頭、保鏢等。鏢局這個沾了“鏢”字的行當,顯然是與武功相關的職業(yè)。
古代鏢局是現(xiàn)代物流業(yè)的雛形
古代鏢局的運鏢,也就是武裝運送貨物,或許是現(xiàn)代物流的雛形吧。不過古代鏢局運的鏢(貨物)多是貴重物(如奇珍異寶),因此必須要有懂功夫的人保護才能完成。
在明代,鏢局的雛形是標行。到了清代,便有鏢戶走鏢,從此開始稱為鏢局了。隨著社會生活日益復雜,鏢局承擔的工作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票號,也就是金融業(yè)的興起,鏢局的主要業(yè)務就是為票號押送銀鏢,這就形成了鏢局走鏢的兩大鏢系:銀鏢和票鏢。到了清朝末期,隨著票號的逐漸衰敗,鏢局的主要業(yè)務就轉化成為一些有錢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首飾和保障人身安全,鏢局走鏢也發(fā)展到了6大鏢系:信鏢、票鏢、銀鏢、糧鏢、物鏢、人身鏢。
鏢局保鏢主要有水路和陸路,那時候也就是船載車拉。鏢局有個規(guī)矩叫“鏢不喊滄州”。說的是過去南來北往的鏢車,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運路行,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你必須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為什么呢?一方面是滄州地界因為武術發(fā)達,出的鏢師多;再就是因為到了武術之鄉(xiāng),這樣既是對滄州武界的尊重,也避免逞能之嫌。
鏢局干的是保安的活
鏢局都有哪些業(yè)務?首先是走鏢,按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押運。押運是既運貨也保護客人的旅途安全,這是鏢局最大業(yè)務。第二個業(yè)務相當于銀行和郵局的匯款,負責押送餉銀,傭金是“逢百抽五”(5%)。他們不但給票號、銀號運餉銀,也給官方運稅收的稅銀,這叫“皇杠”。
鏢局運餉銀的時候一般都是暗鏢,把東西摻在棉花、瓷器里。鏢局押送的稅銀,也是有規(guī)定的。地方官把零錢集中起來做成一個“大錠兒”,鏢箱是按尺寸做的,里頭正好放一定數(shù)量的方寶,擱在里頭不晃動,既便于運輸又便于檢測重量。到了北京,再將“大錠兒”化成10兩一個、5兩一個的方寶。
鏢局還有一項業(yè)務叫“坐店”,有點兒像現(xiàn)在的商店保安。還有叫“坐夜”的,就是夜里看庫房。所謂坐夜,就是搬張凳子在庫房里一坐,完全靠聽,聽是不是有人從門進來,從窗戶進來,揭瓦從屋頂進來,就坐著聽。至于外頭著火之類的事,跟“坐夜”保鏢無關。
現(xiàn)在說的坐班車,也和鏢局有關,鏢局的人趕車接庫丁上下班。戶部庫丁是服役人員,為何服役人員能有這么大的譜?因為庫丁是個肥差,戶部的庫丁都是偷銀的好手。戶部有嚴格的制度,出庫以前得把衣裳脫了,蹦12條扁擔,如果從身上掉出碎銀子來,就地正法。
李鴻章曾是鏢局榮譽董事長
做鏢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官府有硬靠山;二是在綠林有硬關系;三是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據(jù)說當年晚清政府大臣李鴻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鏢局之一的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因此,鏢局還有個業(yè)務叫作護院。
就拿李鴻章來說,他的住宅應該由警衛(wèi)保護,可能他是怕慈禧太后看著不順心,所以才請鏢局護院。后來,李鴻章還欣然出任了會友鏢局的“譽董”。先前曾國藩來北京的時候,慈禧見面第一句話不是嘉獎,而是問:“你帶了多少兵來?”弄得本無二心的曾國藩非常尷尬。李鴻章接受教訓,來京一個兵不帶,在北京的住宅都是請會友鏢局護院,以此舉向朝廷表示不會擁兵自重。
后來,社會發(fā)展了,隨著火車、汽車、輪船的開通,鏢局逐漸難以為繼,北京八大鏢局先后關閉。有300余年歷史的會友鏢局,是在1921年關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