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7月,清華大學新一批教師續(xù)任、解聘工作已經(jīng)完成。校方大概沒有預料到,在“非升即走”的機制下,外文系講師方艷華的轉(zhuǎn)崗和微積分老師閆浩的離開引發(fā)學生熱議。5天里,幫方艷華請愿留任的畢業(yè)生來信有50多封。2011屆畢業(yè)生王蕾的《請求清華留任方艷華老師》一文在網(wǎng)上被瀏覽就4200余次。(7月28日《中國青年報》)
“非升即走”,是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首的國內(nèi)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他們試圖引入一個全新的競爭與淘汰的機制。在用人制度一成不變、死水一潭的現(xiàn)象面前,這樣的創(chuàng)新無疑像一股清新的空氣,為用人制度的改革帶來了活力。
但是,通過方艷華老師“非升即走”,很多學生不買賬的現(xiàn)實,卻足以證明這項改革存有瑕疵。學生的感受和制度中間的距離,就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地方。這顯現(xiàn)的是用人制度的改革僅僅是形式上的改革?!胺巧醋摺北┞冻龅氖俏覀円廊粓猿值摹翱醋C書用人”的尷尬。
職稱確實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水平。但是,一個人的水平的反映點是多方面的,絕不僅僅是一個職稱就可以涵蓋的。我們都知道,這些年我國高校中出現(xiàn)了很多奇怪的現(xiàn)象:有的教授的學歷是假的,有的教授的職稱是假的,有的教授的學術是假的,甚至有很多人會抄襲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這都是為什么?這都是因為我們的用人制度出了問題。
能不能提拔一個人,我們看的是他的學歷。能不能為一個人漲工資,我們看的是他的職稱。于是,在這種誘惑之下,一些教授、領導開始耐不住寂寞了,他們開始購買國外的“野雞”文憑,他們開始學術造假,為的就是能夠有一個更高級別的職稱,換來前途無量。
清華、北大等高校推出的“非升即走”的用人制度,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表面上看,這種用人制度會激勵大家的上進心,讓所有的教師都能加強學習,提升自我。但是,當他們的工資會因此受到影響的時候,當他們的工作會因此受到影響的時候,他們還會有一顆耐得住寂寞做學問的心嗎?在這種壓力之下,會不會有教師做“小動作”?
而更為關鍵的還在于,那些無需解聘的教授,那些按照學校規(guī)定已經(jīng)步步高升的人,真的是知識最豐富的嗎?他們的才能都用在向?qū)W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上了嗎?他們的職稱真的就是水平的見證嗎?顯然不是。如果這種“非升即走”的用人制度也被借鑒到官場之上,那將會更加可怕。
學校的用人制度也是這樣,當“非升即走”成為毫不留情的規(guī)定的時候,首先違反的就是勞動法,其次違反的就是科學的用人制度,因為職稱的高低不是檢驗一個人水平的唯一標準。用人制度需要給那些踏踏實實的人推開一個甘于寂寞的窗口?!胺巧醋摺毙枰Y(jié)合實際業(yè)績,這個業(yè)績是教學的成績,是學生的認可,而不是一個所謂的職稱。
責任編輯 李菡丹
通過方艷華老師“非升即走”,很多學生不買賬的現(xiàn)實,足以證明這項改革存有瑕疵。學生的感受和制度中間的距離,就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地方。這顯現(xiàn)的是用人制度的改革僅僅是形式上的改革?!胺巧醋摺北┞冻龅氖俏覀円廊粓猿值摹翱醋C書用人”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