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還記得《極品飛車》游戲中那讓你難以忍受的8圈錦標賽么?競速賽、直線加速賽、限時賽、甩尾賽神馬的,最有愛了。當然,我們并不推薦游戲中那種玩命的暴力駕駛方式,你別忘了人家在游戲初始界面上說得很清楚:日常駕駛請根據實際路況與駕駛規(guī)則行駛。的確,但凡提起賽車,總能讓人熱血沸騰。那些或馳騁于沙地揚起漫天沙塵的拉力賽車、或以澎湃的動力和嫻熟的技巧在彎道超越對手直奔終點的激情狂飆,還有那些年創(chuàng)造無數輝煌戰(zhàn)績的賽車手們,多美妙的世界啊。廢話不多說,我們便來見識一下全球的汽車賽事,它們中誰是你的菜呢?
啟蒙期的自由與煩惱
從汽車發(fā)明開始,生活就被改變了,不論是速度、狀態(tài)還是生活方式。當然,賽車也很快演化成一種風靡歐洲、乃至全球的運動。這一切,均源于一場來自法國的賽車啟蒙運動。
啟蒙沒你想象的那么兇猛
1894年,法國《Le Petit Journal報》的Pierre Gifard組織世界上第一次汽車比賽,線路由巴黎到魯昂,中間停車還吃了一頓安逸的午飯,總行程不到130km。當然,那次比賽遠不及如今的賽車那般扣人心弦了,引用當時的話說“沒危險,易駕駛,低成本。”隨后,一種叫做“最快者勝利”的理念開始盛行,賽車運動中首次開始出現競技元素和競技精神。當然,讓很多輛由內燃機提供動力的快車行駛在路上,還舉行瘋狂的多人多車比賽,是當時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大膽想法。還好,法國人對此倒是極為熱衷,也確保了萌芽階段的賽車運動沒有夭折,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賽車發(fā)展懵懂階段的探索
早期的賽事采取城鎮(zhèn)到城鎮(zhèn)(Town-To-Town)的比賽形式,根據總用時記成績、分勝負。1896年,法國汽車俱樂部組織了一次從巴黎到馬賽的往返比賽。在這項賽事上,賽車的一些有別于家用車的差異化特征開始出現:賽車開始采用類似于如今的定制模式,廠家開始出現類似于如今的運動部或者競賽部門開始出現,賽車本身也去掉了擋泥板等飾件,賽車的車座不再采用舒適的軟結構,制造商們也開始控制車重并開發(fā)更大馬力的發(fā)動機,以獲得更理想的競賽成績。隨著這種競技理念的風行,賽車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但也隨之有了一種安全的擔心。1898年的從巴黎到尼斯的公路賽上,發(fā)車不久,站在路邊的一位車手向其正在駕駛賽車的朋友揮手致意,駕車者竟手離方向控制桿也向其朋友招手。結果汽車跑偏,撞飛了一輛賽車,失控的賽車傷到了一位車隊技師,最后不治身亡,賽車安全逐漸被提上日程。此事過后,一位巴黎警長曾試圖阻止當年后來的巴黎-阿姆斯特丹的比賽,但車手用火車把賽車運到了比賽地點,超出了他的管轄范圍。而他本人后來也覺得有些欠考慮,因為與慶祝冠軍勝利的人山人海的車迷相比,他確實有些勢單力孤。
玩賽車那么早,地球人知道么?
在汽車剛剛發(fā)明的階段,法國上至政府,下到平民都對這種能行走的機器表現出一種狂熱。因此,法國公路的建設速度遠遠快于其他國家,汽車生產和技術革新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有趣的是,雖然當時德國人發(fā)明了內燃機,而英國在大搞工業(yè)革命,但這兩個國家對賽車卻都不感興趣,甚至在國內明令禁止賽車。
當時的標致品牌和潘哈德品牌等都生產過不少有名的賽車,法國人就是靠著它們開始統治賽車車壇,直至19世紀末。這其中的代表品牌就是潘哈德。1889年,路易·雷納·潘哈德和埃米爾·勒瓦瑟在法國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家汽車制造廠,稱為“潘哈德-勒瓦瑟機械公司”。當時的汽車只有品牌而沒有商標,而富有商業(yè)頭腦的潘哈德和勒瓦瑟認為一個商標會讓自己的汽車更為出眾和與眾不同,不經意間他們開創(chuàng)了使用汽車商標的先河,從而極大地促進了汽車的銷售。
賽車運動的危機
如果說1898年的賽車失控算是一次意外的話,搖籃中的賽車運動還有過兩次大的危機。一次是1901年的巴黎-柏林公路賽,一名男孩跨入賽道去看一輛開過去的車,被后來一輛車撞死。1903年的一次事故更為嚴重。法國汽車俱樂部舉辦的巴黎-波爾多-馬德里的比賽中,有近300萬觀眾列賽道兩旁觀看比賽。結果賽車在叢林行進中,揚起的塵土阻擋了車手的視線,賽車撞向觀眾,很多人被撞傷亡。比賽隨后被法國、西班牙政府終止。
后來,歐洲賽車主辦方在再次恢復比賽后也設立了一些新規(guī)矩:賽道兩旁將圍上護攔,而且比賽要選人口稀少的地方舉行,這也被視為賽車運動啟動封閉賽道開始的標志。
前置后驅的鼻祖——潘哈德
埃米爾·勒瓦瑟不僅是個賽車迷,對機械更有著超凡的天賦,他發(fā)現當時汽車采用的馬車結構并不合理,既不安全,操控也不夠靈便,根本不適合汽車這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因而他設計了一種車身結構更為合理的汽車。1891年,他設計的一款新車問世了,動力采用一臺當時流行的戴姆勒發(fā)動機,4個車輪還是馬車車輪的樣式,不過最有特點的是機械和車身設計,這是世界上第一輛前置發(fā)動機、后輪驅動的汽車,就是這輛車奠定了現代汽車傳動系統布局的基礎。隨后幾年里,他還發(fā)明了現在汽車流行的腳踏板控制離合器,前散熱器和接近現代變速器結構的手動變速器。勒瓦瑟這些影響汽車發(fā)展的設計不僅提高了汽車操控的便利性和性能,更提高了汽車的知名度,促進了當時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
不幸的是,在1897年,埃米爾·勒瓦瑟在參加一次汽車比賽時,出了嚴重車禍后去世,在失去這樣一個設計天才后,潘哈德汽車公司再也沒有出現有靈氣的汽車設計,雖然此后作為單一的獨立品牌又生存了60多年,但其在法國車壇的地位和影響力每況愈下,最終在1965年公司被雪鐵龍公司兼并。
全球知名汽車賽事概覽
既然F1、WRC、勒芒并稱世界三大汽車賽事,那我們便在下面的文章中重點關照。單獨引見吧。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可能“更酷或者更野”的賽事吧。
達喀爾世界越野拉力賽
創(chuàng)始期它叫“巴黎-達喀爾”拉力賽,巴黎和達喀爾為比賽的起點與終點,被稱為世界上最艱苦的拉力賽。盡管比賽地、規(guī)則與賽程經常不得不變,但達喀爾的比賽精神始終不變,無論專業(yè)選手還是業(yè)余賽車愛好者都可自由參賽,共同競技。
該賽事由于大部分賽段設在熱帶沙漠中,因此險情時有發(fā)生,各賽段都會碰到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其中馬拉松賽段給車手造成的阻力最大。該賽段要求車手全天駕駛,中途不許停歇,而且不許有補給和維修車隊跟隨。因此參賽車手大多“折”在此處,其中不乏名將。勇敢者的游戲,當之無愧。賽事的參賽車輛一直包含汽車、摩托車、卡車三個組別。近十年的達喀爾賽中,鄭州日產、長城、奇瑞等國產品牌也多次組隊參賽,足見其不凡魅力。
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里賽
參賽車輛車身細長,尾翼小,以甲醇為燃料并且配備渦輪增壓器,追求的不是規(guī)格賽車輕快靈活的操控,而是超高的極速。瘋狂的極速是印第賽車的標簽,有參加該賽事的車手成績已經高達375km/h以上 (每圈平均時速) 即使在彎道中,也不會少于354km/h,這已經算是賽車的臨界點了,當車輛出彎時, 車手把油門開滿, 離墻壁只有數公分的距離,稍有差池,都是大災難。
派克峰國際爬山賽
派克峰國際爬山賽是全世界比賽場地海拔最高、車輛性能水平也最高的越野賽車活動之一,也被形象地稱為“云端之戰(zhàn)”。汽車在這段山路的直線速度可達每小時200km/h。但同時這段路上還有156處彎道,路面是疏松的石塊,并且沒有防撞護欄。有意思的是,奧迪Q7的原型概念車便叫做“Audi Pikes Peak Concept”,據說是因為奧迪在80年代多次獲得該項賽事冠軍的戰(zhàn)績。
V8國際超級房車賽
V8房車賽賽車都采用經過特殊研發(fā)和改裝的5.0升V8發(fā)動機,可爆發(fā)出600馬力的后驅賽車,極速達307km/h。由于賽事規(guī)則允許合理的擠擦、頂撞和壓制,賽車經常出現翻車、連續(xù)翻滾等驚險的場面,一場比賽下來甚至動用無數次安全車、清掃車和拖車,賽道上極其熱鬧,賽事充滿刺激。所以在國外,V8賽車也被稱為“瘋狂賽車”。
DTM德國房車大師賽
DTM 德國房車大師賽是公認的“歐洲最高級別房車大賽”,同時也是歐洲最受歡迎的房車系列賽,于1984年起源于德國,但同時也是面向全球的賽事。國際媒體稱其為“裝上房車外殼的F1”車賽。
參與DTM大賽的汽車制造商奧迪、奔馳以及歐寶等一直是大賽穩(wěn)定可靠的支持者。賽事主辦單位清楚地定義了技術規(guī)則,并且長期適用、注重成本?,F代DTM賽車的許多部件是所有制造商的通用零件。DTM發(fā)動機必須保證能夠跑完整個賽季。整個賽季中空氣動力學裝置不能發(fā)生任何改變。經過多年的演化,DTM的親民形象得以樹立,不僅票價十分適合家庭,而且有諸多的汽車文化活動和賽車明星活動,此外還有可能進行小圈的賽車試駕活動。
美國極限越野挑戰(zhàn)賽
極限越野就是掃平眼前的一切障礙,超越極限的頂級賽事!該賽事包含了沙漠競賽和巖石攀爬競賽,每年二月在美國加州舉辦。比賽車輛通常被稱為“Ultra 4”,這種車輛在沙漠中極速可以超過160km/h,但同時擁有100-1的齒輪比變速機構用于巖石攀爬,每輛車都由各只參賽隊親自打造??褚岸直?,亂撞與征服,真是賽車界的發(fā)燒級的存在了。
Gumball 3000拉力賽
為了忘卻的紀念,這是Gumball 3000舉辦的初衷,為了紀念美國著名車手而創(chuàng)辦的源于歐洲的私人組織的拉力賽事。雖然該賽事有非法嫌疑,但卻在全球各地有著極高的聲譽。Gumball 3000用三四天的時間從穿越西歐至東歐,參賽者多為富豪,車輛幾乎都是“土豪級”的超跑或限量終極賽車,并且沿路都是住在高級的五星級酒店,以及瘋狂的狂歡Party。該賽事全程約3000km左右,因此得名。車迷們稱之為“世界上真正的頂級Rally賽事”。
納斯卡賽
只要你來到美國,你會發(fā)現NASCAR納斯卡無處不在。納斯卡賽完全是美國本土車之間的較量。早期如克萊斯勒、奧茲莫比爾、雪佛蘭、別克、福特等品牌都熱衷于用量產性能車參賽。幾十年中,各個廠家競相改良自己的車,經過增大發(fā)動機排量和功率調校,改善懸掛裝置,提高底盤剛度,加固減震系統,這時候的參賽車基本上算得上賽車了。
納斯卡賽車起源于私酒販子為了逃避警察追捕,而不斷改造自己車輛以加快速度,后來這成為了一項速度競賽。所以更加吸引那些平日愛開車的人們來參加和關注這項賽事。也有不少F1車手退出F1之后加入納斯卡陣營。動畫電影《汽車總動員》便是模仿的納斯卡賽車,片中的活塞杯就相當于納斯卡12種系列賽中的最高榮譽——溫斯頓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