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闡述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施工中不常見的圓拱型涵洞結構施工工藝,選用常規(guī)的鋼管、扣件、模板、木方等周轉材料,通過簡單的加工制作和現(xiàn)場拼裝,實現(xiàn)模板的支撐體系,并滿足受力驗算,該施工技術經(jīng)濟適用、操作簡便、結構實體效果美觀優(yōu)質,可作為推廣類似結構施工的一門技術。
關鍵詞:涵洞;圓拱;圓弧鋼管;模板
一、工程概況
1、設計概況
擬建暗渠為連接上游水渠和下游主河道之間的過渡段,暗埋于公建廣場回填土下。總長度112米,圓拱中心半徑3250mm,板厚250mm?;A類型為筏板基礎,基礎底部持力層為黃褐色碎石層+級配碎石換填。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圓拱框架結構。每25米設置沉降縫一道,混凝土強度等級C30。
2、現(xiàn)場作業(yè)條件
涵洞位于原河道的中心位置,河道寬度達到30-40米,淤泥量比較大,因此放坡開挖至持力層及碎石換填完成地基處理后,作業(yè)面離河岸距離較遠,汽車吊等配合結構施工的機械無法靠近,結構施工所用材料基本靠人力倒運。
基礎換填完成及墊層澆筑
二、結構施工需解決的問題及對策
1、拱形結構的支撐體系:圓拱型結構如果采用定型鋼模板及定型鋼支撐,支撐體系勢必過重需采用汽車吊配合吊裝,但本工程由于現(xiàn)場作業(yè)條件限制,只能由人力完成。因此,采用常規(guī)的鋼管支撐體系+木方+木模板,以直鋼管作為立桿、大橫桿及剪刀撐等??紤]到支撐體系內(nèi)外側鋼管背楞達到圓弧的要求,按照計算長度加工一批圓弧鋼管作為內(nèi)外側鋼管背楞,以支撐上部木方及模板和,模板加工體系設計及圓弧鋼管加工如圖:
加工完成的圓弧鋼管
2、模板選用及加固措施
內(nèi)外側模板為圓弧模板,常規(guī)的九夾板韌性滿足不了彎折要求,本工程采用2440*1220*12mm的竹膠板,強度及韌性完全滿足施工要求,且模數(shù)完全滿足本涵洞設計尺寸,即內(nèi)模為5張長向設置,外模為4張長向設置。
內(nèi)外側模板加固措施采用平行于涵洞方向的木方做背楞,在內(nèi)外側圓弧鋼管外側加雙鋼管做抱箍,對拉螺桿拉結,圓弧結構內(nèi)部采用鋼筋支撐,內(nèi)頂外拉,解決模板加固問題。加固措施見如下示意圖。
3、混凝土澆筑
為使圓弧混凝土澆筑密實,保證混凝土振搗棒能下放至圓弧側壁根部,在頂部留置3300mm寬不設置外側模板,通過現(xiàn)場檢驗能實現(xiàn)混凝土振搗棒插入根部的要求。
三、施工工藝流程
1、材料準備
在電腦上確定每根立桿、橫桿、圓弧桿的尺寸和數(shù)量后,進行加工制作,其中圓弧桿來源工廠化模具加工,要求弧度誤差精確至3mm之內(nèi)。
2、施工流程:
底板混凝土施工→垂直段側墻混凝土施工→垂直段側墻模板拆除→底板上測量放線確定立桿位置→搭設立桿→搭設水平桿→設置內(nèi)圓弧桿→鋪設(綁扎)木方→鋪設底?!摻罱壴半[蔽驗收→鋪設外?!饽S喣痉健O置外圓弧桿→穿墻螺桿設置→設置雙股鋼管抱箍→螺桿加固→支撐加固體系檢查驗收
四、結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鋼管制作
立桿、大橫桿、圓弧桿等重要桿件采用國標鋼管制作,根據(jù)在電腦上模擬的長度和數(shù)量進行切割加工,誤差控制在正負20mm以內(nèi)。圓弧桿的弧度要求非常高,統(tǒng)一委托鋼結構加工廠家制作,在加工車床上放出模型,機械一次加工試驗后,弧度偏差比較大,主要原因為鋼管的彈性反彈,對加工的桿件再次加工后,偏差可控制在允許誤差內(nèi)。所有圓弧鋼管均經(jīng)過二次加工,且在搬運過程中輕拿輕放,防止變形。
2、滿堂架搭設
搭設參數(shù):立桿、大橫桿等根據(jù)剖面圖具體位置搭設,立桿排距1000mm,內(nèi)外圓弧桿水平向間距500mm。
搭設前,根據(jù)計算機模擬位置在板面上準確放線,根據(jù)立桿的間距進行排線,確定每根立桿的準確位置。立桿排布好以后,在立桿上根據(jù)標高確定每根橫桿的位置,兩頭拉線,保證縱橫向大橫桿的水平。圓弧桿的設置位置非常關鍵,在每根立桿上標注好圓弧桿件位置,每一段涵洞滿堂架兩個端頭的圓弧桿先扣接固定,拉好水平線,再搭設中部圓弧桿。滿堂架沿涵洞中心線方向設置剪刀撐,間距3000mm。
圓弧鋼管采用旋轉扣件與立桿或大橫桿連接,扣件的抗滑力是整個模板體系受力的關鍵保證,因此,搭設完成后,仔細檢查每個扣件是否擰緊,檢查完畢后再進入下一道工序。
立桿、大橫桿搭設
圓弧鋼管與立桿扣接(間距1000)
圓弧鋼管與大橫桿連接加密至間距500
滿堂架搭設完成
3、外腳手架搭設
為給涵洞結構施工提供操作面,保證施工安全,在滿堂架搭設時搭設外腳手架。立桿間距1500mm,排距800mm,大橫桿步距1800mm,內(nèi)排立桿離墻距離300mm,搭設至第三步大橫桿時,為保證工人綁扎鋼筋、模板加固及混凝土澆筑的防護需要,小橫桿向內(nèi)伸進1200mm,大橫桿相連,并采用斜向支撐加固。外架搭設見示意圖。
4、模板安裝及加固
模板體系:內(nèi)模采用鋼管支撐體系+定型圓弧鋼管支架+木方+竹膠板,外模采用2440*1220*12竹膠板,內(nèi)外模板采用Ф12對拉高強螺桿連接。
墻模板安裝流程:底板上放線→鋼管支撐搭設→安裝圓弧支架→鋼管支架形成體系→安放木方→安裝竹膠板→墻板鋼筋安裝→焊接模板鋼筋支撐→安裝外側木模板→螺桿拉結固定→拼縫檢查補漏
安裝模板前必須做好抄平放線工作,下部已澆筑墻根處貼上雙面膠,防止漏漿。
木方間距150mm,與圓弧鋼管采用16#鐵絲綁扎牢固。模板安裝時因為本身需要彎曲存在內(nèi)應力,較平板模板安裝需要更多的釘子固定,防止翹起反彈。模板拼縫用膠帶密封,防止混凝土漏漿。
校正合格后,在模板頂部要放固定位置的卡具,緊固穿墻螺栓時,要松緊適度,過松影響墻體厚度,過緊會將模板頂成凹坑。
模板安裝完畢后,并檢查扣件、螺栓是否緊固,拼縫是否嚴密,墻厚是否合適,與外墻板拉結是否緊固,經(jīng)檢查合格后,方可澆筑砼。
木方安裝
底模板安裝完成
外模板安裝
外模板加固完成
模板拆除:結構為拱形,當砼達到設計強度的50%時,可以拆除模板,若進入冬期施工,則應視冬季施工方法和強度增長情況決定拆模時間。
拆模順序:拆除內(nèi)外側對拉螺桿→拆除涵洞外側模板→拆除旋轉扣件及圓弧鋼管→拆除木方→拆除模板→拆除鋼管支架。
模板及其配套模板拆除后,及時將板面的水泥漿清理干凈,刷好脫模劑,以備下次應用。
5、圓弧鋼筋制作安裝
墻插筋的留置要求:本工程墻板豎向筋為Ф22,插筋高出底板面1000mm,錯開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較長的鋼筋在模板安裝完成后用自制鋼筋扳手完成圓弧狀,以便于圓弧鋼筋搭接。
圓弧鋼筋的制作:在鋼筋彎曲機平臺右側加設同等高度的定型制作平臺,在鋼板平臺上按1/4圓弧焊接角鋼,形成鋼筋彎曲槽,槽寬35mm。鋼筋勻速通過彎曲機及彎曲槽后,即可加工出圓弧狀鋼筋。
鋼筋安裝時,墻豎向筋與水平筋交點應逐點綁扎,箍筋上安裝塑料墊塊以保證主筋的保護層厚度。
主筋連接:圓弧鋼筋為Ф22,連接方式均采用綁扎搭接,按50%接頭率搭接,接頭長度及位置等參照11G101-1鋼筋圖集。水平向鋼筋Ф14,接頭百分率按25%設置。
馬凳設置:底板鋼筋馬凳采用Ф14鋼筋彎成,綁扎于下層上鐵和上層下鐵之間,縱橫向間距按1米設置。大樣圖如右:
底層鋼筋及墊塊
面層鋼筋綁扎完成
6、混凝土澆筑
澆筑方式采用汽車泵送混凝土。
冬期施工,為保證混凝土質量和早期強度,盡早達到拆模條件,混凝土C30加抗凍劑和早強劑。
澆筑前,先將模板內(nèi)側用清水全部濕潤;開始澆筑時,先澆筑20cm高與混凝土同強度等級的砂漿。
澆筑時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棒,每層厚度不大于500mm,并邊投料邊振搗。在澆筑柱混凝土的全過程中應保護鋼筋的位置,要隨時檢查模板是否變形、位移以及漏漿等現(xiàn)象,并有專人進行管理。
混凝土振搗時采用φ50振搗棒,振搗過程中將振搗棒上下略有抽動,以使上下振搗均勻,振搗棒移動間距為400mm左右,每點振搗時間20~30S為宜,以混凝土表面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xiàn)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振搗棒宜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mm,振搗時振搗棒應避免碰撞鋼筋、模板等。
五、與其他施工工藝的綜合比較
對于施工圓拱型結構,本施工工藝比較于定型鋼支架及鋼模板,有如下優(yōu)勢:
1、操作簡便,不需使用機械吊裝:所有材料及構件重量小,可由人力直接搬運,避免使用機械吊裝,克服了特殊條件下機械無法布置的難題。
2、模板支架整體穩(wěn)定性好:采用鋼支架和鋼模板增加了支架本身自重,且為單跨單塊拼接成體系,整體性稍弱,需要增加加固補強措施。而本工藝采用鋼管扣件形成整體,受力驗算時承載力及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高。
3、便于拆除,安全系數(shù)高:如果為鋼模板及鋼支架,可能需要機械配合,拆除難度及安全隱患較大。本工藝模板體系拆除方式與樓層梁板模板拆除類似,且構件輕,拆除方便,材料倒運方便,安全系數(shù)高。
4、成本低,且鋼管可調(diào)直循環(huán)使用:鋼支架及鋼模板材料費、加工費、安裝費高,而本工藝較常規(guī)結構只增加圓弧鋼管加工費,費用低,且圓弧鋼管在施工完成后可調(diào)直作為非重要受力構件(如防護欄桿)使用,不造成浪費,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