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小學教育目標正是要以人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充分體現(xiàn)人的個體性、充分性與主體性,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品質(zhì)、審美情趣、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現(xiàn)代教學;人文氣息;課堂氣氛
一、在課堂中多采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
言為心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尊重每個學生,就會隨機創(chuàng)造出各種生動的語言。師生關系是認知的關系,而不是因知識的傳遞演變成為權威和脅迫的不民主的人際關系。在課堂中教學與學生交流多用征求的口吻說話:“愿不愿意?想不想?”學生學習進步了,教師要大加贊賞,充分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你越來越努力了!”“你的學習有進步,能不能告訴大家你的學習方法?”并給予一些激勵性的話語:“非常不錯,再努力啊!”“不要急,再想想,一定會成功的!”當學生課文讀得好時,教師可以這樣說:“你讀的真好聽,再讀一遍給大家聽聽,好嗎?”或“你讀得真好聽,愿意當小老師嗎?由你帶領大家一起讀好嗎?”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要誠懇地給他們指出方向,給他們力量,不要讓孩子承擔太大的壓力,可以這樣說:“沒關系,老師相信你會改正的。”“有進步,老師知道你一直在努力,相信下次會更好的?!边@樣在課堂中教師的教育語言就像一劑“興奮劑”,不但給學生提了神,而且課堂教學氣氛也會更熱烈。只有當“學生是主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交換意見的參加者”轉換成一種教育理念時,它才會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因為教師也好,教育制度、教育措施也好,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二、在課堂中運用體態(tài)語向?qū)W生傳遞關愛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體態(tài)語向?qū)W生傳遞關心和愛心,用眼神是最直觀、最及時、最方便的。
在課堂中用表揚的眼神去傳遞自己的信息,會起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在讀文競賽中,一個學生能帶著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讀文,我用贊許的眼神示意他,結果是帶動了所有學生都嘗試著用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去讀文,此時是無聲勝有聲,效果非常好。
體態(tài)語中還有愛的微笑,對學生來說更具魅力。學生總把教師的微笑看作一種鼓勵,一種獎賞,當作柔情甘露,感到親切、溫暖,感到心窩甜蜜。在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有學生剛開始朗讀時注意不到重音,沒有節(jié)奏感,這時我總會給他們一個微笑,示意他們別急,學生在我微笑的鼓勵下,好像吃了定心丸,很從容地把古詩的重音和節(jié)奏感讀了出來。在這種氣氛的帶動下,即便是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也會踴躍地表現(xiàn)自己。
在小學里,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教學技術的高低和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多少關系并不是很大。師生關系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師生情感溝通的融洽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證。
三、在課堂中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性語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其實是課堂中師生的情感對話。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同,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尤其是在小班教學中,教師更不能千篇一律,把學生放在同一評價層面,總是說“真棒!”“很好!”“你真聰明!”等這些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有所下降,師生的情感對話也會變得蒼白無力,關注人性也就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愛好、不同知識接受能力、不同知識掌握能力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應有具體的內(nèi)容,而不是簡單的一個字——“好”或一個詞——“真棒”。如在教學《貓》中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一個平時不舉手的學生在下面躍躍欲試,于是我點到了她,她讀得不錯,于是我問她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她說:“這只小貓很調(diào)皮,但是它也很可愛。”我適時表揚她說:“你也很可愛,而且聲音也很好聽。老師希望經(jīng)常聽到你的聲音!”孩子很興奮地坐了下去。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她舉手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
總之,只有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教學,才是孩子們需要的、樂于接受的教學。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培養(yǎng)出新一代全面發(fā)展的孩子。
參考文獻:
曾麗玲.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氣氛:新基礎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初步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6).
作者簡介:安玫,女,出生年月:1972.05,大學本科,就職于寧夏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學,研究方向:語文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