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边@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基本教學思想,該思想既有助于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又能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使學生在教師構建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師,要認真學習基本教學理念,深入挖掘英語教材價值,以確保學生課堂主體性的有效展示。
關鍵詞:初中英語;新課程;主體性
初中英語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不論是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還是在學生健全的發(fā)展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體驗中重拾英語學習的樂趣,進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借助小組合作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指以小組為學習單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方式之一。在該模式中,教師恰當?shù)胤纸M可以起到“兵幫兵”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時,我選擇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首先,引導小組自主學習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如:in the end最后、終于,make a decision下決定,be afraid of 害怕,be interested in對……感興趣,be used to習慣于……接著,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談論自己或者是他人的外貌、性格或者是愛好等等,并引導學困生模仿優(yōu)等生進行練習,進而確保全體學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模式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
二、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搭建主體展示平臺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情境的存在則是其應用的舞臺。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的情境,使學生在教師搭建的自主展示的平臺上重新對英語學習的目的進行定位,進而確保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時,為了給學生搭建自主展示的平臺,也為了能夠讓學生擁有自主說的機會,我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即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Not at all. I’ll do it right away./Sorry. I’ll do it right away.進行自編對話,并自主結組進行對話練習。與此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除了要糾正學生對話中存在的問題之外,還要給予適時的評價,不要吝嗇鼓勵性的語言,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而且對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借助網絡輔助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币簿褪钦f,我們要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網絡信息、電影、電視等媒介中學習英語。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英語的意識。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去聽一些英語歌曲,比如:Just One Last Dance,Because of you,I do等等。或者是看一些有中文字幕的英文電影,如:Roman Holiday,F(xiàn)orrest Gump等經典作品等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歡進行選擇,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尋找學習資源,以促使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被動式教學的弊端,要采用恰當?shù)姆绞?,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在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同時,促使學生真正自主地走上課堂這個小舞臺。
參考文獻:
易曉慧.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J].宜春學院學報,2005(S1).
作者簡介:呂斌,男,出生于1968年4月,本科,就職于重慶市南岸區(qū)雞冠石學校,長期從事中學英語教學研究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