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英語教育是全民普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我國科教興國不可或缺的文化途徑。在全球合作交流愈加緊密的新形勢下,同時面對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諸多弊端,只有通過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師資水平,增加學生興趣,方能構(gòu)建起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為國家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新形勢;中學英語;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一、英語教學必要性及其現(xiàn)狀分析
在國際交流合作日益緊密的大背景下,英語作為一門全球通用語音,其重要性與日俱增。同時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承載著教育部傳達的“終身教育”理念,解決國內(nèi)普遍存在的英語教學弊端,中學英語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中國的英語教育通過近二十多年的發(fā)展,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思想上的不少誤區(qū)亟須糾正。
1.教學手法、考核標準單一
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交流工具,而我們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手段依舊無法擺脫老師講學生聽的機械模式。限于客觀的使用環(huán)境,學習一門外語很有可能生活中不能立即得到練習使用,這就需要英語教學更加靈活多變,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從歷年的高考英語試題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學英語教育依舊重視應試而忽略了實用性,過分強調(diào)英語語法,而忽略了英語的實用性。很多英語母語使用者拿到中國的英語考試題都表示壓力很大。
2.國內(nèi)英語教學周期雖長,但效率低下
從義務教育開始到大學教育,不難發(fā)現(xiàn)英語教育的課時比漢語的課時還多,這甚至引起了漢語學者的不滿,他們認為大量的英語教育投入忽視了漢語的學習,丟掉了我們的根本文化。英語教育從何時開始,又以怎樣的平均課時量進行安排,都是目前英語教學需要深思的問題。
3.師資力量不足,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調(diào)查顯示國內(nèi)大部分英語教師承擔了過量的英語教學任務,限于我國的事業(yè)編制政策,許多中學極缺英語教師卻無力負擔更多的“合同工”的課酬。因此造成許多英語教師無更多精力用在進修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上,同時過多課時量和學生數(shù)量也嚴重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
二、教學方法改革策略和方向
1.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興趣
以“XX東方”英語培訓學校為例,據(jù)學生反應,他們的老師大都幽默風趣,旁征博引,可謂是“賣萌耍寶、樣樣精通”,通過講授、互動、游戲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英語。這與普通中學教育上的英語教學差別較大,國內(nèi)的英語教學大都枯燥乏味,過多地追求語法教育而忽略了英語這門語言的整體美感,傳統(tǒng)的“師教生學”的古板模式亟須改變。
2.提高教師整體文化素養(yǎng)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必然需要較多的相關知識為載體。譬如英語使用國的歷史文化、政治制度、風土人情和山水地理等等;再者,與英語有關的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環(huán)境為主題的英語表述方式都需要一定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這需要英語教師不能僅僅關注英語教學本身,而是能夠涉獵廣泛,才能在課堂上妙趣橫生。
3.分層次的差異化教學
隨著國民收入和教育意識的提高,高中教育雖未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的范疇,但是就目前的教育形勢,高中教育儼然成為一種普及教育。這就使高中教育的職能發(fā)生了變化,培育的學生并不是都會繼續(xù)深造讀大學,在鄉(xiāng)鎮(zhèn)學校有相當一部分高中生畢業(yè)后將直接參加工作。如何對不同需求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讓準備念大學的學生更快地融入大學學習,讓準備參加工作的學生更快地融入社會使用英語,這也是中學教學新的改革方向。
總之,在國際交流合作愈加頻繁的大環(huán)境下,以新課改為指導方針,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興趣,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是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師資水平,進行差異化教學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參考文獻:
[1]李靜.淺談如何改進初中英語教學方法[J].科技信息,2010(7X):287-287.
[2]張獻臣.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需要處理的幾個辯證關系[J].課程·教材·教法,2007(4):41-45.
[3]金莉.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理性思考[J].甘肅農(nóng)業(yè),2006(1):199-199.
作者簡介:于洋,女,1981年8月8日生,學歷:本科,就職于遼寧省盤錦市高級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