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追求高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已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熱點。教書與育人并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積極的情感投入,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和愛意的融合,讓學生積極地投入政治課堂的情感體驗中,讓“真情”充滿教學全過程,對學生良好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信仰的確立、個性的完善和道德養(yǎng)成都會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這應成為政治老師追求高效課堂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真情;體驗;高效
一、高效課堂呼喚真誠交流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然而至今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方面,不少老師仍只顧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只關心學生成績的進退,很少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真誠的交流,把學生當成單向的知識儲存器,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人格養(yǎng)成,從而導致不少學生感情冷漠,體驗荒蕪,缺少人生趣味。
追求高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已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熱點。從有效教學到高效課堂,從理念到實踐,不少學校和教師都做了大量探索,總結出不少經驗。但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行為的形式化大量存在:如把“對話”變成簡單化的“問答”;課堂上有生生互動或師生互動,但活動沒體驗;合作有形式而無實質內容。在這樣的課堂上,展現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價值引導、智慧啟迪、人格養(yǎng)成等的職責,這是導致思想政治課堂低效或無效的重要原因。
目前打造高效政治課堂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在課堂上建立融洽的師生感情,創(chuàng)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要懷著真誠熾熱的愛努力與學生溝通,使其產生情感共鳴。這樣的課堂,學生一般會產生愉悅和諧的情感體驗,表現出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即“親其師,信其道?!狈粗n堂上師生關系冷漠或緊張,甚至動輒訓斥、埋怨、指責,只能造成師生對立、情感隔閡,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在政治課堂上,心靈的溝通和師生間的真誠交流不僅對學習過程有著重要的激勵和調控作用,而且對學生良好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信仰的確立、個性的完善等息息相關。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神圣職責并不在于只向學生傳授和灌輸書本知識,更在于對學生精神世界給予啟迪。教書與育人并重,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在于喚醒學生的心,使他們感受著情感的滋潤,給學生以愛心,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和愛意的融合,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正如陶行知先生說過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二、用真情貫穿課堂始終
1.課前熱身,激情導入
積極的情感投入是打造高效政治課堂的關鍵。上課前三分鐘是調動學生情感投入的最佳時間。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前的三分鐘,或根據學生實際,或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生動有趣的“開場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對整堂課的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激情,陶冶情操,讓學生在情理中汲取營養(yǎng),并一點一滴地加以積累,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
如在一次“意識的作用”教學時,因為是第四節(jié)課,一位學生在吃香蕉,我并沒有因此大發(fā)雷霆,反而沖他微微一笑,同時照常進行講課,很自然地來到他的身邊,講道: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fā)展有阻礙作用,比如,大家知道香蕉對身體很好,所以認為只要吃了就一定有好處,殊不知吃香蕉也要看時間,餓著肚子或剛吃完飯吃都是不好的,不僅沒營養(yǎng)可能還有壞處。說完再給他一個眼神的交流,既保留了他的面子,又起到了教育的目的。從此,他非常專心學習,在課堂上表現也很積極。
2.講究藝術,激情維持
打造高效課堂,僅僅課前三分鐘的激情是不夠的,還需要講究藝術和激情的維持。
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老師就要有意識地用自己和藹、信任的目光,盡可能平均地投向全體學生,這不僅會大大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還會讓每一位學生有一種被重視、被關注的感覺,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還要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給學生送去不同的眼神:當發(fā)現有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信任的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膽怯、畏縮,用信任的目光去鼓勵、支持;當學生犯錯誤時,目光應嚴厲而誠懇;當學生有所進步時,應換成贊許、信任的目光。特別是對一些后進生切忌用鄙視、厭惡、輕蔑的目光對待他們,那會損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換之一種期待、信任的目光讓他們看到希望、增添力量。這樣學生一般會產生愉悅和諧的情感體驗,表現出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的進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課堂進行中隨時出現的特殊情況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計劃。如: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疲憊狀態(tài)、精力不夠集中時,也許是自己的講解太乏味,索性穿插點小故事或小趣聞等,說不定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課堂上學生思維遲鈍、精力分散、隨意講話、打瞌睡、舉止隨意等時時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師要掌握調度學生情緒的藝術。思想政治教學有生動的課堂講解,也有枯燥的理論;有鮮活的情景材料,也有乏味的理解與說理。不論哪一模塊的課堂教學,我們教師都要不斷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身邊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用真情感動學生,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積極地投入到思想政治課堂的情感體驗中,這應是我們思想政治老師追求高效課堂的境界之一。
3.發(fā)生誤會時及時化解
師生之間發(fā)生誤會是難免的,而及早發(fā)現并善于消除這一誤解,對于樹立教師風范,吸引學生愛上思想政治能起到重要作用。如一次無意中的玩笑話,造成一位男生的誤會,直接影響到那一節(jié)課的情緒,課后我主動和他進行交流,澄清了事實,并向他道歉,馬上就化解了這次誤會,從此他對老師更有禮貌,課堂學習表現也更加積極主動,更加信任老師甚至成為朋友式的師生關系。
在課堂上或日常教學中師生間發(fā)生一些誤解或爭執(zhí)時,如果教師放下架子,對學生充滿愛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進行換位思考,這樣師生之間,甚至人與人之間就不會存在如此多的誤解和摩擦。具有寬闊的胸襟是人的美德,這一點對于教師而言,則更重要。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不能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斗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以一種最親切的姿態(tài),走進學生心靈的戈壁,讓學生看到一片綠洲,就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地改正錯誤。好的教師以他的思想光芒照耀學生腳下的路,乃至一生的路。教師的這種寬容的美德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師應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學生人生的導師。教師,是充滿愛的職業(yè)。有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愛的課堂,才是幸福、高效的課堂。
總之,在平時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們如果真誠地把學生的煩惱、歡樂裝在自己的心里,就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如果對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和體驗給予更多的關注、傾注更多的真情,為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做出持續(xù)的努力,讓“真情”充滿教學的全過程,必能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且對學生良好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信仰的確立、個性的完善和道德養(yǎng)成等都會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這應成為我們思想政治老師追求高效課堂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張玲.真情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J].中國教育學刊,2013(5).
作者簡介:丘銀生,出生于1963年7月,男,中學高級教師,學歷:本科,就職于福建省上杭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