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就學寫漢字,起初他們是使用田字格練字,漸漸發(fā)展到使用圓珠筆,那么他們書寫的文字是否有什么變化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語文課傳授中的確會提及寫字,但是對于學生書寫方面的姿勢、握筆以及各種筆畫在田字格里面的方位未必能一一弄清楚,一節(jié)語文課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且也不可能總是強調書寫問題,只是略略帶過。因此我們才有必要開展硬筆書法課,階段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糾正,直到形成習慣。對于書法鑒賞課之所以要另外開展,主要原因是提起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漢字有許多典故,創(chuàng)作也有很多民間故事,學生知道以后會更加熱衷于怎么寫好漢字。本文是根據這一學年開始以來,對全校抽調的兩個班級進行書法鑒賞課的傳授成效進行研究,看看書法賞析到底給小學生帶來了什么。
上學期,我校專門抽取三(1)和三(3)兩個班進行硬筆書法小課題研究,旨在通過一個階段的引導以后,觀察學生對漢字的領悟還有書寫是否有所提高。我主要負責上書法鑒賞課這一版塊,現(xiàn)在就我上課的過程,以及對學生的領悟,來談談其中的意義。
一、解讀中國漢字特色與發(fā)展有利于加深學生領悟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學生了解了漢字的特色與發(fā)展歷程,知道中國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這些都是單字,都是通過實物描繪出來的。透過這些繪畫式的文字,學生充滿了聯(lián)想,感覺寫字就跟畫畫差不多,加之對漢字起源的傳說,令他們對漢字幾千年的文化充滿了神秘感。
漢字的發(fā)展就如講故事,小學生都愛聽故事,故事趣味加深了領悟,同時也學得開心,何樂而不為。
通過故事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各種造字方法,例如: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等等。
而對于漢字的演變,學生通過對比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同時通過對漢字的一些基本類型的理解,閱讀圖文也可了解到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政治等文化。
二、甲骨文陶冶學生藝術情操,加深對漢字的印象
眾所周知,甲骨文就像畫畫一樣,只不過它比象形文字的造字方法更加的豐富,已具備了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只是書寫方面會不大統(tǒng)一。有些字由于是拼湊型的,因此會相對復雜,甲骨文也是用刀刻的,筆畫的粗細也會出現(xiàn)不一致的現(xiàn)象。
在二年級美術課中,有一課的內容是讓學生利用甲骨文具備繪畫性質的特點,把它用于繪圖與設計中,甲骨文不光是對占卜紀實的記載,同樣是現(xiàn)代人的設計素材。如果學生懂得欣賞甲骨文,那就等于懂得欣賞藝術,書法其實也涵蓋了不少藝術成分在里面,懂書法的人同時也是懂音律的,因為書法的筆畫頓挫,能指引你走進不一樣的境界。而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講,學生平常容易寫錯的字,經過甲骨文的欣賞,可融匯到聯(lián)想記憶法里面去。
三、金文,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
金文相對于甲骨文更加精煉,因它刻在青銅的器皿比較多,而被稱之為金文,也叫鐘鼎文,先秦時期銅亦稱之為金。
對于金文主要是鑄刻一些國名與族名的符號,后來主要是記功績,讓人以銘記于心,后又稱之為銘文??吹浇鹞模覀兛梢韵胂氍F(xiàn)代的一些標志設計,也是運用到一些概括性的圖案來突出主題,最明顯的就是北京奧運會的會徽,徽中的這個運動中的人物便是篆書的京字演變,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基本保留了金文的特點,既突出了其中的意義,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學生通過這一典型的例子,對于文字是如何一步步概括出來會有更深的印象,有時候,我們可以拿出某個學甲骨文考考它如何演變成金文,他們會怎么變,從而提升他們的概括能力,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游戲。
四、篆書使學生體會線條美感
一幅畫好不好看,小學生憑借的是第一視覺,覺得畫得像就是好看,假如拿一幅速寫給小學生看,他們必然不會說好看。速寫運用的是線條流暢的美感,中國的白描也是用線來表達畫面的美感,包括所謂的水墨畫,線條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篆書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篆書它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基本上保留了金文的特點,它比金文方正,形體勻稱整齊,筆畫圓轉,繁復重疊;小篆減少了大篆中的繁復部分,減少了圖畫意味,筆畫線條化,形體長圓。
小篆的筆畫線條感是十分流暢的,何為之流暢,只要聯(lián)想到淙淙而流的小溪便會明白,學生一向對圖畫意味的東西比較感興趣,通過學習篆書正好補充往后枯燥文字里頭的筆畫聯(lián)想,讓他們寫字感覺就像在觀賞仙女跳舞一樣。
五、隸書,勵志書法
之所以說隸書是勵志書法是源于它的典故。這是在牢獄中被發(fā)明的一種文字,這種文字在秦朝時期只限于牢獄中使用,因為篆書書寫起來速度很慢,不便于辦公。當時有個縣獄吏程邈因得罪秦始皇而要坐牢,發(fā)現(xiàn)了篆書的問題后創(chuàng)造了隸書,結構十分簡單,筆畫平直,秦始皇知道以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還封他為御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多動腦筋,多觀察就會有新發(fā)現(xiàn),有了新發(fā)現(xiàn)就會有新驚喜,這種驚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隸書的“隸”與勵志的“勵”是諧音,在學習書法時,我們可以常常用這個典故來激勵學生,所有的新發(fā)現(xiàn)都要源于平常的積累,如果沒有平常的積累,即使有好東西你也會擦肩而過,打好基礎,才會有新的突破與創(chuàng)造。正當學生學習書法感到枯燥時,我們可以多說說書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何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意又如何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隸書是激發(fā)學生毅力的正面教材。
六、楷書,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楷書的筆畫非常的工整,現(xiàn)今學生寫的都是楷書居多,使用田字格來書寫,一筆一畫,皆不模糊。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字練就了學生的毅力和修養(yǎng),嚴格要求,有利于學生日后的身心發(fā)展。
總之,書法這項文化它不光是教人寫字,也是教人做人,更是教人認識美,體現(xiàn)美以及發(fā)現(xiàn)美。它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而是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