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佳作常自改中來?!毙薷氖菍懽鞯囊徊糠帧R黄恼碌男纬?,離不開改的功夫。習作的批改是小學作文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應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習作進行批改,促進小學生習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正確認識小學生習作的性質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作文是一項練筆,是書面表達的最基本訓練,而不是藝術,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只要學生能正確地、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要求每一個學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寫成優(yōu)秀作文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培養(yǎng)的不是作家和文學評論家,所以教師在批改學生習作時不要用成人的水平要求孩子,更不能用文學編輯和文學評論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的習作。
二、使用科學的批閱方法,提高批改效率
1.習作批改要有尺度性。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著名作家王旭峰也說過:“兒童寫的東西,可以說是天使在說話?!苯處熢谛薷膶W生的習作時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力求保持學生習作的原意,絕不能用教師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路。我們要尊重兒童的語言特點,尊重他們的表達習慣,肯定他們的“童話”,欣賞他們的“童話”,對他們在運用語言中所犯的錯誤,要持寬容的態(tài)度。如果說把學生的習作當作一個人來看待,那么教師只是一個“化妝師”,負責把這“人”打扮得更漂亮,而不是“外科醫(yī)生”,對這個人進行整容,搞得面目全非。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才能多姿多彩。
2.習作批改要有鼓勵性。學習是一種認知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情感過程。當學生辛苦創(chuàng)寫的習作得到肯定時,他們就會產生愉快感和成功感。這種積極情感將促使他們快樂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們要毫不吝惜地把真誠的贊美送給每一個學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進步,也要加以表揚肯定。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對學生作文中暴露出的問題視而不見,而是從“建議”的角度出發(fā),使學生看了表揚信心倍增,讀了批評也能受到激勵。
3.習作批閱要有創(chuàng)新性。一是教師批閱的方法要創(chuàng)新。批語中應多一些啟發(fā)性語言,便于開啟學生的智慧,拓寬學生的思路。批閱形式除了眉、尾批外,尚可靈活地運用“剪貼比較”(剪貼同一內容的作文片段讓學生自己比較)、“印花鼓勵”(在優(yōu)秀處印上“真棒”“咬文嚼字大王”這類的鼓勵性語詞或一些小學生喜愛的動物圖片)等。習作評價提倡“二次評價,”即教師根據學生習作做第一次評價,待學生修改的再作一次評價。這種評價方法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習作的進步狀況。
二是鼓勵學生作文中的創(chuàng)新。對于習作中有新意的地方要特別予以肯定,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張文同學的作文《夜雨》:“夜娃娃把星星弄丟了,怕媽媽責打,嚇得哭起來……”大膽地想象,頗富創(chuàng)造力。我在眉批中寫了個大大的“好”字,并建議他將作文認真修改,想象得合理些。
4.作文批閱要有針對性。作文批閱要針對性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策略與形式,爭取在每個學生心中都能激起情感的波瀾,從而引發(fā)參與作文批改的意識與行動。細言之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因人施教。作文批閱切忌“一刀切,齊步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批閱重點。另外,批閱的重點不可一成不變。
二是因時制宜。習作批改應考慮到學生習作時間的長短。學生剛學寫作,批閱應重視其習作興趣及習慣的養(yǎng)成上,批閱應偏重于詞句。隨年級升高,批閱重點要轉移到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意識上來,并引其進行全篇修改。
三是因勢利導。教師要預見到自己的批改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批改的積極效用,讓高分者不沾沾自喜,能再接再厲;低分者不消沉自棄,主動進取。提倡面批,與學生多談心,及時抓住習作中的優(yōu)缺點,因勢利導,疏通其心理障礙,提高批閱效率。
三、更新觀念,把習作批改交給學生
把習作修改的權利交給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消除對教師批改后的習作僅看看分數就完事的狀況,采取共改,點評改。批后改的方式,可以提高信息反饋的速度,并且增強了信息的擴散性,效果比較大。
1.共改。共改是老師組織學生共同批改一篇文章,根據教學需要,先選出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這篇文章最好是瑕瑜互見的。然后把這篇文章張貼出來或印發(fā)給學生,引導學生考慮:一這篇文章有哪些優(yōu)點,哪些缺點,怎樣改才合適。讓學生們反復推敲,認真討論,最后在教師指導下達成一種求同有異的共識,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
2.點評改。這是在學生習作形成初稿后,指導修改的“初級階段”。當學生寫完草稿后,讓寫作水平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學生當堂朗讀,教師則做出恰當而又準確的點評,對“好詞佳句”及其他妙處給予表揚,同時,明確指出文中的缺點,并提出修改方法,讓其當堂自己動筆修改。還可以讓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誦讀習作,由全班同學評品習作中的佳妙處,使大家從中得到啟示,再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樣點評改,不僅使被點評的學生受到直接的指導,學會修改方法,而且可使其他學生受到啟發(fā),既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又可舉一反三,以“點”帶“面”,事半功倍。
3.批后改。我們應該把習作批改中老師單一活動變師生共同進行的雙向活動,這就是批后改——教師批,學生改。這種做法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教師“讀”出習作中有毛病的地方,逐一做上記號,再在旁邊寫上簡短的批語,或指出問題,或提示方法。第二步,發(fā)下作文本,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批語和符號,進行修改。第三步,收回習作,認真閱讀,檢查學生修改是否得當。若有不合要求者,則發(fā)還返工,直至完善。這樣的批改,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訓練原則,對提高學生的動手修改能力有好處。
布盧姆曾在《教育評價》中寫道:“教育評價是在教師與學生間形成一個反饋——矯正系統(tǒng)?!弊鳛樵u價手段的習作批改,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及時幫助學生找到習作的得與失,想方設法激發(fā)其主動參與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嚴謹的態(tài)度與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每次習作批改中都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