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師援助網(wǎng)看到這樣一段評論:如果我是老師,我想到巴學園去教書;如果我是家長,我會送自己的孩子去巴學園上學;如果我是孩子,我渴望自己能夠在巴學園上課。巴學園到底有哪些魅力讓那么多人向往呢?它的創(chuàng)建人小林宗作先生采取了什么樣的教育模式?這些使我迫切地翻開了《窗邊的小豆豆》。
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又譯《窗邊的小姑娘》)這本書自問世以來,擁有了大批的讀者。該書是作者對自己小學時代的半自傳式的敘述。自1981年第一版發(fā)行以來,創(chuàng)造了日本戰(zhàn)后同一本書連續(xù)銷售五百三十萬冊的最高紀錄。1984年,聯(lián)合國的官員在讀完這本書后,任命黑柳徹子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這是繼國際影星奧黛麗·赫本之后的第7位,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
小林宗作的教育方針總的說來是這樣的:“任何類型的孩子,生來都具有良好的素質。而在成長過程中,這種素質往往會被周圍的各種環(huán)境或大人們的種種影響所慣壞。所以應及早發(fā)現(xiàn)這種‘良好素質’,并使其成長和成熟,從而把孩子造就成具有個性的人才?!本唧w的教學模式我進行了淺薄的探討,可以分成以下幾點。
一、熱愛學生
《爾雅·釋訓第三》上的一句話:“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焙沃^善?注曰:妥善地、很好地對待,亦即善待。我以為引申到師生關系,可以提出:“善學生為師?!币簿褪钦f只有熱愛學生、善待學生,才能為人師表,從而使學生真正地信服你。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敬。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真正做到了熱愛學生,尊重和關心學生。
豆豆是一個淘氣的小學一年級女生,因為她的淘氣所以她被原來的學校開除然后轉入了巴學園。究其原因:上課的時候不斷地開啟抽屜,她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看看家里的抽屜和學校的為什么不一樣;她喜歡在上課的時候站在窗邊對著街上的藝人大聲地打招呼,邀請藝人表演;上美術課的時候,她喜歡把圖案從畫紙蔓延到整個桌子上,因為她覺得樹本來就這么大的啊。類似的事情很多,當小豆豆問為什么自己要被罰站時,老師卻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小豆豆被請出了學校。豆豆第一次見到小林宗作時,小林校長便非常耐心地聽豆豆講了整整四個小時的話。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親的人。因為豆豆長這么大還從來沒有人用這么長的時間來聽自己講話。而且在這么長時間里連一個呵欠也沒打,絲毫也沒有厭倦的表示,信任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很多的奇跡。因為校長對自己的信任,豆豆很快地就喜歡上了電車做成的教室。
小林宗作校長尊重學生,而且特別注意保護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想盡一切辦法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校長為了消除高橋同學因身體殘廢而產(chǎn)生的害羞心理而做了很多的努力,如運動會上安排的比賽項目都便于高橋同學取得第一名;讓孩子們不穿游泳衣一起跳入游泳池,其目的也全是為了使高橋同學以及其他身體上有殘疾的孩子們能消除自卑感和“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小林宗作這樣的做法非常符合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條建議:我建議你,年輕的朋友: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被不信任的毒藥摧殘致死的。所以要關心兒童,首先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
二、因材施教
第一天來上課的時候,小豆豆發(fā)現(xiàn)這里每天早上老師都把當天上課的重點滿滿地抄在黑板上,只要完成當天的任務就行,你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學。所以一個教室里,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后面位子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傊淌依镞@樣的風景隨處可見,而隨著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所在,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而學生因為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學習,會覺得非常開心。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因為在放學之前做完就可以了,也都能夠完成。上課的時候多半是自習的形式,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請教老師直到弄懂。然后,老師會出幾道例題,這樣就開始了新的自習過程。這是真正的自主學習,所以不會發(fā)生心不在焉地聽講情況。
巴學園針對學生的各自情況而展開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確實是非常的好,它讓所有在這里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啟蒙教育。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tài)的人,一個對人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
三、鼓勵學生
古人說,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給予鼓勵,學生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回應。因為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積極期待。而對于學齡初期的兒童來說,老師的肯定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在《窗邊的小豆豆》中:每當校長先生看到小豆豆,校長就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小豆豆的身上的確有很多的缺點,但校長先生一有機會,就要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長大之后的黑柳徹子也因為這句話一直深受鼓勵。多年后,她不無感慨地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句話是怎樣鼓勵著我,支持著我,一直到現(xiàn)在的?。∷鼘ξ业墓奈锜o法計量。如果我沒有進入巴學園,沒有見到小林先生,恐怕無論我做什么,都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圍,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p>
教師哪一句話,哪一個行動,在什么時候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其實他們是并不知道的,但只要你用心換心,那么我們一定能使每一個孩子成功。
曾經(jīng)看到過勞倫斯的一句話“太陽總在照耀,如果我們不這樣想,那就是我們的錯”。從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角度來說,不能不去思考:為什么現(xiàn)在的器材越來越先進了,學校環(huán)境也越來越好了,但學生的心離學校卻越來越遠,有沒有產(chǎn)生讓學生一睜開眼睛就想來上學的,很快樂的想法呢?又有多少老師能夠做到每天都對孩子說:你是好孩子,你很聰明這樣鼓勵的話呢?正如《南方周末》所信奉的:“總有一種情感會讓你淚流滿面”,只要教師能夠真心地付出,總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