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曾說過:“要關注兒童的成長,就必須關注兒童的游戲,而要關注兒童的游戲,必須重視兒童使用的玩具”。為了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了改變幼兒園小學化傾向,豐富孩子們的業(yè)余生活,鍛煉孩子們的能力,我們提出了符合我們幼兒園特色的“農村幼兒園開展棋類游戲的研究”這一課題。
一、課題的界定
棋是思維性的游戲,是以棋盤、棋子為工具,以棋規(guī)為依據的智力活動。棋類游戲被界定為以若干顆棋子和一個棋盤為工具,游戲者按一定的規(guī)則擺上或移動棋子來比輸贏的游戲。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利用農村鄉(xiāng)土資源和再生資源,創(chuàng)設棋類游戲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對棋類游戲的認識和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購買棋類游戲玩具和挖掘農家棋,將棋類游戲玩具和農家棋貫穿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
3.根據《指南》的目標,制定了語言、健康、科學、數學、社會和藝術6大模塊的集中教育活動,充分利用農村鄉(xiāng)土資源和再生資源,形成以“棋類游戲”為特色的園本課程。
4.通過自創(chuàng)棋類比賽、棋類早操比賽、各年齡段棋類親子活動等形式,更好地輻射到家長和社會。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發(fā)展性原則:根據班級不同,著眼于社會和幼兒的發(fā)展,制定各年級的研究模塊,進行農村幼兒園棋類游戲的探索。
2.主體性原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利于幼兒的多種方法,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實踐性原則:把棋類游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引導幼兒探索棋類游戲的規(guī)則,組織幼兒參加棋類游戲比賽和親子活動。
4.操作性原則: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制定可操作的活動方案,用于教育實踐,形成系列活動。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研究周期
對象:在園3~6歲的幼兒。
研究周期:2013年3月---2016年7月。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農村幼兒園棋類游戲運用哪些資源,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要進行哪些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和探索?
2.在研究中,棋類游戲能培養(yǎng)孩子們哪些能力,為孩子們的未來打下哪些基礎?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測查評析幼兒對棋類游戲的了解程度及參與棋類活動的技能。
文獻資料法:借鑒國內外棋類游戲的有關成果及理論,查閱有關棋的資料。
行動研究法:根據研究內容進行相應的活動內容,形成農村幼兒園棋類游戲的特點以及培養(yǎng)幼兒能力方面的方案和個案,彰顯我園的特色教育。
經驗總結法:根據收集的資料進行成果總結。
七、課題研究的措施
1.利用農村鄉(xiāng)土資源、再生資源、購買棋類玩具和農家棋的方式,創(chuàng)設棋類游戲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對棋類游戲的興趣。
(1)開展以“棋類游戲”為主題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充分利用農村鄉(xiāng)土資源和再生資源布置幼兒園的環(huán)境,形成以農村棋類游戲為特色的環(huán)境。 (2)在區(qū)域活動中,投放棋類游戲玩具,創(chuàng)設《樂在棋中》《棋吧》《益智區(qū)》等棋類游戲區(qū)域活動區(qū),激發(fā)幼兒對棋類游戲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規(guī)則意識及堅強的意志。(3)通過家園聯(lián)系和上網查閱,挖掘適合各年齡段的農家棋,培養(yǎng)幼兒遵守棋規(guī)的規(guī)則意識,增強幼兒和家長的親子關系。
2.根據《指南》的目標,制定五大領域的集中教育活動和日?;顒?,形成園本課程。我們根據小、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制定了語言、健康、科學、數學、社會和藝術6個模塊。
3.各種棋類活動的開展。幼兒園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和其他宣傳活動,讓幼兒把棋類游戲帶入家庭和社會,增進家長和孩子們的感情。
活動一:棋類游戲比賽:組織幼兒和幼兒比賽、幼兒與家長比賽、家長與家長比賽、教師與家長比賽。
活動二:自制棋類游戲玩具比賽:家長制作;教師制作;家長指導幼兒制作;幼兒制作。
活動三:棋類游戲繪畫比賽:師指導,幼兒畫一畫;家長指導,幼兒畫一畫;幼兒自己創(chuàng)意畫。
活動四:棋類游戲早操比賽:(1)班級比賽(分年級)。(2)錄下來送給每個參與的幼兒和教師。
八、課題研究計劃進度
1.第一階段:選題立項階段(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1)主要運用調查等方法,多方查閱有關資料,研究課題的內容。(2)建立課題組,確定課題組的成員分工。(3)根據調查,完成課題的研究申報工作。(4)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1)根據研究方案計劃,開展課題研究。(2)針對研究目標進行探索,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反思。(3)定期進行經驗交流,成果展示,并改進研究方法。(4)收集整理實踐數據和資料,做好階段小結工作,撰寫階段論文,參加投稿。(5)通過模塊的探究,初步形成與《指南》相應的棋類游戲活動方案。
3.第三階段:結題評審階段(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1)針對研究的內容,完成相關的活動及效果分析、幼兒自制作品、教師自制作品、教師觀察記錄等資料。(2)對幼兒發(fā)展的進行階段結束測查。(3)分析、整理資料,積極撰寫相關的科研論文,參加各種論文投稿。(4)將實踐研究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得出結論,形成我園棋類游戲課程的特色。(5)收集課題活動錄像,照片等資料。(6)整理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申報結題。
九、課題保證措施
1.課題組組成:成立以園長帶頭的課題組,以專業(yè)幼教教師為核心成員的小組,課題組分工明確。
2.專家組:聘請縣教科室有關專家為課題顧問,充分發(fā)揮專家組的把關作用、指導作用和輔導作用。
3.培訓措施: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的形式的園本培訓
4.研究制度:建立健全的研究制度,利用各種資源,定期開展活動,確保研究到位。
5.經費:幼兒園拿出專項資金為這個課題服務,保證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十、預期研究成果
1.通過棋類游戲的開展研究,使幼兒具備棋類游戲的知識,開發(fā)幼兒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能力。
2.收集整理出適合年齡段的棋類游戲,形成我園以棋類游戲為特色的園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