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主導引領與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的互相作用,達到使教師在每節(jié)課中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下高效發(fā)展。優(yōu)質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思考的結果促進學生理解,理解之后形成技能,成為自己的知識,所以優(yōu)質的提問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此,本人淺談一下生物課堂的優(yōu)質提問的幾點理解。
一、目的性決定優(yōu)質提問方法
一個問題的目的是由教學目標所決定。如生物人教版第八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一節(jié)中,資料《轉基因鼠的啟示》中問題一: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控制這個性狀是基因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要求學生“知道”“記憶”“理解”,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控制這個性狀的是什么基因,對于這樣低水平的問題,老師可以創(chuàng)制簡單的口答提問的方法,學生口頭回答,就達到了教學目標。然而問題三:由此推論,在生物傳宗接代過程中,傳下去的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嗎?這個問題的目的有:(1)提出問題的答案(自己的觀點);(2)為答案提供證據;(3)通過學生的思考,學習用語言組織描述自己對于問題的觀點;(4)學習用證據與觀點統(tǒng)一的辯證的思維方法。如上的問題目的,不能簡單用口頭提問方法,而使用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得出觀點(答案)的提問討論法。不同的問題目的決定提出問題的不同方法,當我們明確問題的目的以后,就能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反應了。
二、優(yōu)質提問應具有清晰的內容關注點
我們老師對問題的目標具體化,我們必須考慮這個問題“我應當在哪些具體的內容的基礎上提出我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設計是最難的部分,我們不僅面臨不斷增長的知識量,還必須幫助學生達到大綱的要求課本內容、大綱的要求、考點的出現(xiàn)率、生活技能等都是提問的關注點。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掌握的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關鍵的問題時,頭腦中對標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種要求對教師來說尤為重要,面對多個問題選擇的情況下,我們應根據大綱的要求確定問題的優(yōu)先順序,這里可參與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塔的“逆向設計過程”的方法。主要分三個層次,如下圖所示。
三、優(yōu)質的問題能夠使學生參與多種的認識水平的互動
問題不僅是搜尋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信息加工的工具。我們構思問題時,不僅要對問題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了然于胸,而且還要對問題對象(學生)運用的思維過程有清晰的了解。按分類(布魯姆分類法)的六個認知水平、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優(yōu)質的問題應在各種認識水平上積極參與。如下面本人對《水中生活的魚》有各種認識水平上的問題設計。
1.設計記憶問題:鰓呼吸
(1)魚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中?(水中)。(2)魚用什么呼吸(鰓)。記憶對有意義的學習和問題的解決非常重要,這些要求學生再認或重現(xiàn)信息的問題激發(fā)最低層次的認知過程。
2.設計理解問題
(1)為什么魚在水中口和鰓蓋后緣交替張合?(吞水,讓水流經鰓絲與水進行氣體交換)
(2)為什么鰓絲又細又密,呈鮮紅色?(鰓絲中密布毛細血管,這種結構使鰓絲充分與水接觸,有利與水進行氣體交換)
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知道是什么的前提下,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在認知過程中與理解能力聯(lián)系。
3.設計應用的問題
(1)為什么魚離開水一段時間后死亡?(離開水,鰓絲黏合,不利氣體交換)
(2)為什么用肺呼吸的生物不能長久停留水中?(肺呼吸不適應水中氣體交換)
將理解的認識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應用(問題①)和不熟悉的環(huán)境應用(問題②),舉一反三。
4.設計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問題
(1)我們要保護水生物,為什么保護水域環(huán)境?如何保護?
(2)我們空氣的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如何提高空氣中的質量?
通過各種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在各種認知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從而達到我們教學的各種目標。
四、優(yōu)質問題是清晰并且簡明的
確定了問題的教學目標,具體內容以及認識水平后,我們作為教師最后要做的就是構思我們的問題了,學生理解老師的意思嗎?他們能夠將問題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嗎?如果我們所問的問題是清晰的、具體的、準確的,我們就肯定地回答上面的顧慮。我們選擇的問題所表達的意義和所必需的最少單詞。如,為什么魚離開水一段時間后會死亡?這個問題中單詞魚(表明是鰓呼吸),一段時間表(表明氣體交換困難,而不是立即沒有氣體交換)問題清晰而準確,學生容易把握。
五、優(yōu)質問題的提出需要精心準備
關鍵性的問題能使課堂關注課程的核心內容。并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更高的水平,所以我們在關鍵問題上花費時間是值得的,這些問題能夠運用成功的話,以后就可以積累下來以備后用。這也是講授一節(jié)課最有價值的資源。當提出以及回答關鍵性問題的過程中,其他問題也會產生。教師與學生都能提出一些新問題來澄清或擴展理解。課堂提問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固定的過程。通過提出回答新問題,使學生學習的范圍不斷擴展,認知→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重新認識→更高層次的理解。優(yōu)質問題很少是偶然提出的,相反,我們必須根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所期望認識水平,學習需要、興趣來構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