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τ谛W生而言,興趣更是使他們樂于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主要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他們注意力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所以,一旦小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教師應盡可能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善學,從而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圖像、聲音、動畫、游戲等形式,給學生形象生動、新鮮直觀的視聽感受,對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恰當?shù)貏?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視聽情景,必定能產生“先聲奪人”的誘導效果,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除了利用聲音圖像外,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游戲誘發(fā)學生語文學習動機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如在教學《齊天大圣大戰(zhàn)二郎神》一文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課文主要人(如孫悟空、唐僧、豬八戒、二郎神……)或物(如水簾洞、花果山、猴子……)的動畫讓學生觀看,制作頭飾讓學生扮演課文情景游戲,借助動畫、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學生在借助自己熟悉的音像、動畫、游戲中學習,既得到了視聽享受,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這樣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學生會更樂于學習。二、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參與意識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毙W生天性好奇、貪玩,對“樂趣”很濃的游戲更有強烈的興趣。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選擇游戲教學,讓學習知識和娛樂完美結合,能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親身體驗、主體參與的同時,受到啟發(fā),寓教于樂。這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會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例如,我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常采用以下幾種游戲教學方式。
1.找朋友。我先制作好正反義詞、漢字組合、拼音的聲母與韻母等卡片,讓學生拿著其中的一張去找另一張。一學生說:“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與卡片對上的學生就說:“我是你的好朋友,你的好朋友在這里?!比绻义e了,被找學生就說:“錯錯錯,趕快再找好朋友?!?/p>
2.逛超市。為了檢查學生的課外識字情況,我設計了要求學生能正確讀出識字材料的游戲。我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標有漢字的商標和自制的卡片一起放在不同的桌子上,讓學生按要求分組去找,比賽誰的收獲多。
3.猜猜猜。讓學生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猜謎語等。
教師有效地將學與樂的游戲結合后,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是在“玩”中學、學中“玩”,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快??梢?,游戲教學不但能活躍課堂上的學習氣氛,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快樂、高效地學習語文。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是教學的初衷,更是教學的目的。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由教師主宰一切,學生只能在老師喋喋不休的講述中痛苦地呻吟,在“標準答案”的指揮棒下變得唯唯諾諾,永遠跟在老師屁股后邊,亦步亦趨。因此,學生往往會在語文課上出現(xiàn)“上語文,頭就昏”的怪象。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體驗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探究中獲得新知和能力的樂趣,能讓學生充滿自信心和成就感,全身心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
如在《故宮》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觀看了故宮的圖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抓住了太和殿部分進行了教學,并和學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然后,把時間交給學生,將全部學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組,讓學生按學法借助畫圖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在小組探究過程中,學生興趣濃厚、氣氛活躍,基本上自主理解了課文內容。最后,我還讓學生動手為故宮的建筑物做“門牌”,并把自己做好的“門牌”,貼在課后的“建筑物”上,并在班上展示評比,以“導游”身份帶全班同學游覽故宮。
這種教學設計,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能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它既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又給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更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后,興趣也得到培養(yǎng),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大大提高。
四、改變評價機制,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我們應努力構建一種新的評價機制:從評價標準的個性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過程的人性化等方面去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發(fā)展興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考核學生的“聽、說”能力時,我從“教師作為主考官、學生接受考核和考試”的傳統(tǒng)方式,轉變?yōu)椤皩W生自己充當評委,給自己和同學評分,我只是作為指導者和觀眾”的新方式。在進行“聽寫、默寫”檢查時,我讓學生同桌間互聽、互改,交流評分,自主糾正;在口語評價中,則讓學生聽完發(fā)言后,小組合議,每小組再派出一人在班上進行評價;在“寫作能力”考核時,我讓學生互相批改打分,自己只在學生評價后,有目的地抽查,點優(yōu)揭差,取長補短;在日常檢測時,我甚至采用“免監(jiān)考”的方式進行。這些民主的、充滿人性化的多元評價方式,會增進師生間的信任感,并能夠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樂于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發(fā)展興趣,發(fā)揮潛能從而得到主動發(fā)展。
總之,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樂學的語文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的智力活動呈現(xiàn)最佳狀態(tài),并保持學習和探究的持續(xù)熱情,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升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