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時代的迅速發(fā)展,信息的獲取、處理和應用成為人們最基本的文化水平。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一直以來是我國教育改革的熱點。這一路走來,教育部陸續(xù)出臺了許多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與深遠歷史意義的決策。其中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國家最為關注。小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信息技術課更加受到全國教育者的關心和思考。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課,不僅僅是一堂簡簡單單40分鐘的課。它被加入了許多所謂亮麗的元素,像游戲、生活等等,讓信息技術課溶于生活,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以致有些老師上課,為了游戲而游戲,為了生活而生活,卻把最原始的、最本位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忘得一干二凈。課堂要不就沒有質量,要不就流于形式。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讓教學回歸原點,讓課堂回到本位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點滴做起。
一、改變教師思想,端正學生態(tài)度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因為是雜科,比起語文、數(shù)學、英語來說確實是不重要的科目,因為它不用升中考,就無所謂成績了。以致經(jīng)常出現(xiàn)其他主科老師占用信息技術課來上。那既然信息課都可以不上,讓給其他老師上,學生自然在心里也認為信息技術課是可上可不上的,甚至有的學生把信息技術課當作放松的方式,一上課就玩游戲。不管老師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就是聽不進去。正所謂態(tài)度決定行動,要解決問題的根本,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加入游戲就可以了,而是應該首先從思想上改變他們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態(tài)度。只有端正了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學有所成,樂有所成,成有所獲。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嚴肅課堂紀律,回歸課堂本位
俗話說“紀律是勝利的保證”上過電腦課的老師都知道,特別是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課,課堂紀律是比較亂的,也比較難管。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相反學生也只能跟風走,隨便應付便算了。這樣整節(jié)課下來,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有了,可是學生什么也沒學到,只是走了個形式而已。要想讓學生學有所得,除了上好課以外,還要管好課堂紀律,一點都不能模糊過去。因為,一堂常態(tài)的課首先課堂上要有紀律,這也是一堂課最初要達到的效果。課堂最根本的要求都沒有做到的話,還談什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梢?,課堂紀律是上好一節(jié)課最基本的要求,它關系到學生的學習。作為老師的我們,都應該要不厭其煩地管好課堂紀律。不能因為課堂加入了“游戲”或者“生活”等名詞,而以此為由對漫無約束的課堂紀律熟視無睹。
三、圍繞教學內容,回歸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電腦操作和信息應用能力這一教學內容與目標。小學生才剛接觸電腦,很多最基本的操作都還要老師教。有的甚至還沒見過電腦,對電腦一竅不通,但是有一個現(xiàn)象卻很奇怪。那就是,小學生雖然不懂電腦,但唯獨對游戲不陌生。他們知道電腦上有游戲可以玩,而且還知道很好玩,很喜歡玩。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加入一些游戲的成分。例如第二冊(上)第8課《制作特色賀卡》,我先從生活中“贈送賀卡”引入課題,讓教學內容融于生活,再以競賽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制作并展示。但最終,還是要圍繞“制作賀卡”這一教學內容,并為達到“掌握操作”這一教學目標而努力。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小學生對電腦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改善教學方法。但是,我們都知道電子游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但同時也有一定的暴力性、甚至有些色情不健康成分。所以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時,要非常注意游戲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把它當作救命稻草似地濫用,更不能滿堂用。不要盲目地為了游戲或生活,而偏離了我們的軌道。游戲教學法是指寓教學內容于游戲之中,讓兒童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可見,在教學過程中,它只能作為一個載體,作為一個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催化劑,而真正要發(fā)生變化的是學生和教學內容。一堂課下來,我們老師心中應時刻有目標,時刻有學生;思路更要清晰,教學過程要層層遞進,最終為完成教學內容,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服務。這也是常態(tài)教學的宗旨。正所謂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學信息技術課,不管你怎樣上,最終還是要為完成教學內容而回到教學目標這個原點上。
四、鞏固課堂練習,深化教學目標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除了注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更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課堂上,必須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當堂去嘗試操作完成本課的知識內容,深化教學目標。如第二冊(上)第一課《上網(wǎng)查找資料》,我以“嫦娥奔月”為起點,讓學生嘗試操作。這只是學生的初次嘗試,可能還會操作。但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能換了另外一個主題學生就不知所措了。所以,為了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我還設置了“月餅的由來?”“十二星座”等課堂練習為延伸,讓學生自己單獨去完成,以此來深化教學目標。學生只有真正地會操作了,才是真正學到了。小學信息技術課本來就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科目。每一節(jié)課堂上,安排一兩個任務或練習給學生做,是必不可少的。有任務,學生才會認真去聽課,才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到底怎么樣。最終,還是回到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兩個原點上。顯然,課堂上鞏固練習,永遠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服務。
小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還不成熟,還在摸索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誤區(qū),本人認為,讓小學信息技術課回歸常態(tài),回歸原點,回到本位是必要的,刻不容緩的。不然課不成課,還談何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如果一堂信息技術課,只是玩玩游戲,鬧鬧就完,把一堂課最基本的東西都丟了,那不如不要上。課堂畢竟是課堂,就必須要有紀律,要有教學內容,更要有教學目標。教師要擺正思想,學生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這一堂信息技術課,才能算是一堂正式的常態(tài)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