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課堂評價的功能隨課堂體系的改變發(fā)生著根本性轉變:課堂評價不再只是注重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更為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新課程倡導課堂評價的手段和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在實際教學中應運用好以下幾種常用評價方式。
1 教師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所有評價方式中最常用、最有影響力的評價方式。學生作為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都有自己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對老師有強烈的依賴和信任,認為老師的話總是對的,最有說服力。
因此,教師評價首先要有激勵性。課堂上,我們盡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而不是批評。對小學生、學困生,更需要激勵性評價。比如:一個少言寡語的學生回答老師提問時支支吾吾,老師若簡單的說“好的,你先坐下,注意聽別人說?!本退隳銘B(tài)度再和藹,對學生也有打擊。要是老師用真誠的目光望著他,并鼓勵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出來,大家給他一點時間,再給他一點鼓勵,好嗎?恰當?shù)募羁隙〞o學生莫大的勇氣,激發(fā)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老師再給予適當?shù)奶崾?,學生就敢于說了。
其次,教師評價要抓住最佳時機。我們對待學生好的表現(xiàn),要及時肯定表揚,所謂“快馬加鞭”。但多數(shù)時候,我們對學生錯誤的回答,往往是簡單的否定,之后就急急去尋找其他同學的正確答案。殊不知,正確答案,可能是學生的模仿盲從;錯誤答案,有可能是思維的創(chuàng)新?!墩n標》指出:教師評價不單單要注重結果評價,更應關注過程性評價。這時教師若用激勵性的語言,信服的語氣,多關注學生思維的過程,先肯定,再多問問學生“為什么”,我們就有可能抓住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的火花,使課堂出現(xiàn)意外的亮點。
最后,教師評價要注意因材施教。對待優(yōu)等生,教師的評價應使學生感到具有挑戰(zhàn)性,提高要求,如“還能說的更好嗎”?對待中等生,以激勵為主, 增強信心,如“你的進步好大啊”!
對待學困生,我們要肯定,樹立信心,不妨“言過其實”,如“我們班上還隱藏著一個愛因斯坦呀”。爭取讓每一次評價都能起到表揚一個而教育全體的引領作用。
2 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主要體現(xiàn)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學生成為評價的一員,加強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互動,既提高了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又將評價變成了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易于形成相互理解、積極友好、平等民主的評價關系。
2.1 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是平等的、多向的,它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競爭、促進。同學之間的評價淺顯、樸實、真誠,學生也容易接受。學生互評使更多學生有發(fā)言的機會,它在生成合作競爭意識的同時,也使學生主體性得到最佳體現(xiàn)。
教師對學生互評應給予適當引導點撥,以尋找優(yōu)點、激勵創(chuàng)新、促進團結為主,使學生互評沿正確方向良性發(fā)展,切忌把學生互評搞成“批斗會”。
2.2 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是課堂評價的最高境界。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如何,在他們自己心中都有一定的認識。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正視自己的優(yōu)缺點,學會自我評價。老師對學生自己好的評價給以肯定,不好的評價幫助分析改正,從而教學相長。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自評價往往不準確,有時因謙虛而過低,有時卻又因認識不全面而過高。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學生這一評價特點,抓住適當時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弘揚學生個性,鼓勵學生說心里話、說真話,保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有健康發(fā)展的心理。
綜上幾點,為更加利于學生發(fā)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及時將有關自己的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整理成評價日記、成長記錄冊,定期交流,讓學生及時認識自己,矯正自己,有針對性的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