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有時可以簡化為預設與生成的藝術,通過動態(tài)促進生成,利用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思維的激活,靈性的噴發(fā)源于對話的啟迪、碰撞。只有深層次地對話,才有閃光的生成。教師應具有捕捉焦點論題的意識和能力精心預設,為生導航交流互動,促進生成動態(tài)課堂。
【關鍵詞】預設生成互動興趣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
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對學習內(nèi)容具有濃厚的認識興趣的基礎上的,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存有探究意向的積極傾向,即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顯得十分重要。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多一些嘗試余地,多一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真正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讓學生自己去表達、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使學生有激昂的學習熱情,保持旺盛的情緒和動力。
1 深入鉆研課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如果\"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xiàn),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是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學的起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案預設中,必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能力有必要估計。
尊重學生的情感、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增加教學的體驗性和生成性,增加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順應學生的學習要求,使教學成為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延伸和拓展,增加教學的有效性。雖然我執(zhí)教了多年的語文,但我總是把即將教學的下一篇課文當作新的課文來鉆研,總是認真地先把課文朗讀幾遍,發(fā)現(xiàn)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做上記號并寫入教案,以備課堂上予以指導。只有在對文本內(nèi)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呼是一氣呵成。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入鉆研課本永無止境,\"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是最堅實的基礎。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學執(zhí)教,但并不意味著離開教本上課。
2 動態(tài)生存課堂
我覺得要生成一堂動態(tài)的教學課,就要注意合理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彈性化\"方案,這種方案,給學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維的空間。有的教師因為擔心學生的思維無法控制,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率,故而把自己的課堂事先設計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井然有序,學生在教師預設好的\"套路\"中安靜地學習,\"順理成章\"地直達目的地,這種做法顯然與新課程理念相悖。
教師要精心設計預案,為學生生成性資源的重組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有了積極引發(fā)動態(tài)資源生態(tài)策略性預設,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能使課程生成許多課前沒法預料的動態(tài)資源。教師應準確洞察學生心靈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學生稍縱即逝的變化,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里涌現(xiàn)出來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diào)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動態(tài)生成。
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動態(tài)的課堂,需要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在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預案的基礎上,依循學生認知曲線,思維的張馳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及時處理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即時調(diào)整教學進程,真正實現(xiàn)充滿生命力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
3 交流互動、促進生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發(fā)展過程,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chǎn)生出許多問題,生成許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與利用。特別要關注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的一些奇思怪想,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并放大,使之成為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例如:我是這樣教學課文《釣魚的啟示》的:我面帶微笑、關切地對學生說:\"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變個魔術看看,歡迎嗎?\"(學生紛紛鼓掌歡迎,注意力一下集中了),師用一張彩色紙很快地撕折出一條魚。說:\"怎么樣,很厲害吧?\"學生都帶著欽佩的眼神看著我。這時,學生王濤忽然叫了起來:\"這樣的魔術我也會變!\"一句話,打亂了我的步驟。其他同學都盯著他看,有的說:\"哪有那么簡單!\"我笑著對王濤說:\"那你也來變變看,不過可不能跟我一樣哦。\"王濤很自信地從物品筐中拿出小泡沫,用彩色筆一涂,鉤上回形針,大聲地說:\"看,我變的泡沫魚!\"我馬上大聲表揚了他:\"嘩!王濤你真棒,你的泡沫魚比老師的彩紙魚還要好看,因為它是立體的呢!\"其他同學佩服地看著王濤,鼓起了掌,王濤也滿臉得意。這時李小燕站了起來:\"老師我這有更好的方法呢!\"\"是嗎?\"我感興趣地鼓勵她\"那請我來試一試吧。\"李小燕很快地從物品筐中拿出酸奶瓶,用紙一包一卷,用彩色筆畫上眼睛,在嘴巴的位置吸上兩塊磁鐵。這是我事先沒想到。我高興地豎起大拇指稱贊她:\"小燕你可真聰明,這種方法老師都沒想到呢,你卻想到了,太了不起了。\"很快,其他同學也想出了與眾不同的方法:\"
生1:用紙對折,做的魚就可以站立了。
生2:用礦泉水瓶來做更好。
生3:用糖紙來做閃閃發(fā)光的魚,又方便又好看。
生4:老師的小包包就是一條大魚,我用磁鐵來吸它……
雖然學生打亂了我的步驟,但是我抓住這一意外事件,使它成為很好的教學資源,通過鼓勵與學生互動,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最后學生的想法五花八門,令我大開眼界。我發(fā)現(xiàn)學生是真正地在開動腦筋,所以是有效教學。
思維的激活、靈性的噴發(fā)源于對活的啟迪、碰撞。只有深層次地對話,才有閃光的生成。然而靈感稍縱即逝,火花瞬間即滅,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捕捉焦點論題的意識能力,這種智慧源于教師的\"知識底蘊\"和\"精神底色\"。
4 創(chuàng)設情境,讓語文作業(yè)煥發(fā)生命的色彩
小學語文教材憑借多彩和語言,豐富的人文,綿延的情感,深遂的哲思滋潤著孩子的心田。\"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教師應領著孩子步入語文園林,才能讓學生去感受其中萬紫千紅、桃紅柳綠的美。而如何讓學生深入語文學習呢?情感應該是最關鍵的因素。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設計一些情境型的家庭作業(yè),引導兒童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更好地感知教材。
如第六冊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荷花》,文中盡情地描繪了荷花不同形狀,不同姿勢的美。教學后,我讓學生用筆把荷花的美麗畫出來,他們饒有興趣地揮毫潑墨,荷花含苞欲放,情然綻放,昂首怒放的各種形態(tài)在他們筆下栩栩如生。如此一來,不僅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了文本,更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想象力,拓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背起這篇美文也更得心應手了。
毫無疑問,這樣的家庭作業(yè)是很受學生歡迎的,而且效果特好,因為它通過再現(xiàn)文本情境,向?qū)W生展示了可感知的生活場景和生動的畫面,這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寬廣的想象天地。在形象感覺中,學生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心靈去體驗,與作者一起喜怒哀樂,不難感覺到作品所蘊涵的情感和所賦予的美,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再現(xiàn)文本情境,體現(xiàn)家庭作業(yè)的趣味性,還可以采用渚如配樂朗讀,演劇本等另外的形式。
如教學《雪被子》后,讓學生回去為課文選配樂曲,并將自己的配樂朗讀記錄下來。優(yōu)美的音樂會給學生創(chuàng)設特別的情境,會令他們?yōu)樽约旱慕茏髋d奮不已。
教學《小馬過河》后,我布置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并表演,學生會很樂意地先過一回編、導、演的癮。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中角色的語言、行為動作以及思想情感有了更真切的體會,也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xiàn)力。
日本心理學家龍澤武夫說得好:\"新穎的刺激,趣味的刺激,矛盾的刺激,稍復雜的刺激。對于這些,兒童會瞪目而視,敞開感覺之門……即使伴有多少苦痛,也仍然孜孜不倦的探求。\"對于這樣的家庭作業(yè),可能比機械地抄寫要多花些時間,可是在完成這類作業(yè)時,學生不僅充分學習了教材內(nèi)容,還涉獵了與教材相關的文學、繪畫等方面的知識,并走進了社會生活。這樣,憑借作業(yè)這個載體,激發(fā)了學生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潛能,鍛煉了全面參與學習的能力,還得到了大量愉快而難忘的體驗。這樣的作業(yè),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只有不斷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探索自主學習的經(jīng)驗,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越有趣且有效,我們的學生才會從自主學習中獲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