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話題是永恒的,這就是愛。人們贊美愛,說它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是橋梁,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愛學生,親學生,才能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也才能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尊重,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巨大的改造力量,愛能使堅冰化水,頑石變玉。
在這里我們要說的這種愛不同于一般的 “ 母愛 ” 、 “ 父愛 ” ,也不同于普通的 “ 情愛 ” 、 “ 友愛 ” ,而是一種更崇高的愛—師愛,師愛是一種自覺而理智、純潔而全面、普遍而持久的愛,是一種無私、高尚、偉大的愛。
師愛是自覺的愛,是教師高度責任感的反映。他是一種具有深刻社會內(nèi)容的高級情感,是出自教師對特定社會目標的期望和追求,而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現(xiàn),不是出于某種私利的個人好惡,當一個教師把自己的工作與民族的振興、祖國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當他把教育對象看成是祖國的未來、事業(yè)的興旺、人類的希望的時候,他就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所有的精力、知識和才能都傾注在學生身上。所以,師愛從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忘我的犧牲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師愛是理智的愛,是升華了的母愛。教師愛學生,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關(guān)注的態(tài)度來庇護孩子,不僅僅在生活上關(guān)懷備至,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關(guān)懷愛護孩子。教師愛學生,關(guān)心、尊重學生,不是一味遷就、盲目順從、無原則地偏袒學生,師愛不同于溺愛和寵愛,是一種理智的愛、冷靜的愛。教師要通過愛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zhì),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到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自覺地成為自尊自強的人。
師愛是純潔的愛,是不要任何回報的愛。教師從事的職業(yè)是最偉大、最崇高的事業(yè),教師的職責就是把人類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精神財富,即科學文化技術(shù)知識、文學藝術(shù)以及社會思想、經(jīng)濟、哲學等理論和觀點、思想等傳授給年輕的一代,教師辛勤地一節(jié)課 又一節(jié)課、一周又一周、一學期又一學期給學生講解、指導(dǎo),一起討論、實踐,學生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把人類數(shù)百年、數(shù)千年的知識和思想學到手。所以每個學生微小的進步,都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學生一批批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而我們老師卻依然在學校里重新教育起又一批學生。
師愛是全面的愛,是更為集中地反映社會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全面的,德、智、體、美、 勞等都要關(guān)心。不僅要關(guān)心學習,還要關(guān)心他們的思想成長、身體健康和心理衛(wèi)生,甚至是課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不僅要教書育人,管教管導(dǎo),還要在生活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貼心人,要根據(jù)社會的要求來培養(yǎng)學生,使他們成為未來世界的主人。所以教師的愛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專的學科和課內(nèi),還要滲透到學生生活的全部領(lǐng)域,全面關(guān)心學生的成長,這時的師愛往往集中體現(xiàn)了黨、國家、人民和社會對學生的要求。
師愛是普遍的愛,是高尚、無私的愛。師愛必須面向全體受教育者。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 等公正。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無論是聽話的還是倔強的,無論是富有的還是窮苦的,無論是漂亮的還是粗俗的,教師都必須用同樣的愛來對待他們,這樣 才不使差、苦、丑、犟的孩子產(chǎn)生自卑感,不與同學、老師之間產(chǎn)生任何隔閡與對立,才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與引導(dǎo),達到轉(zhuǎn)化、成長的目的。
師愛是持久的愛,是恒長、雋永的愛,師愛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具有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不允許 教師對學生忽冷忽熱,反復(fù)無常,它要求教師必須始終如一,持之以恒地熱愛學生。具有良好師德和心理素質(zhì)的教師都知道:任何情況下都不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緒帶 給學生。另外由于教育周期長,學生成長過程復(fù)雜,認識過程有反復(fù),特別是轉(zhuǎn)化后進生,改變學生的不良品行,更需要教師持久的愛心,做深入細致耐心艱苦的思 想工作,而且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效果。
同時愛更是一種責任,歌德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钡瑫r,愛也就是敢于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承擔責任。愛就是去承擔責任,承擔責任的過程也就是將自己的愛由意識向行為轉(zhuǎn)變的過程。“愛一切學生,愛學生的一切”,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給他們帶來濃濃的師愛,讓愛伴隨每一個學生快樂成長,這就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的責任。
我們給不了學生們一個美好的世界,那么就讓我們用愛給世界無數(shù)美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