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語文教學擔著極其重要的任務。作為獨立科,語文教學日臻完善和嚴密。但伴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語文教學在方法段方面越來越顯示出迷離性和陳舊感形成阻礙其進一步發(fā)展的現(xiàn)實缺陷,如同如何使語文課堂“活”起來也成為所有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轉變教學行為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可是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卻常常令人不滿意。如何幫助學生去投人、去發(fā)現(xiàn),引導他們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人手:
1、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現(xiàn)在的教學空間狹封閉,教室成了學生唯一的空間,特別住校生,基本上高中語文是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這樣狹窄封閉的空間,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語文課堂應帶向社會延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教學中必須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觀,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讓學生走出學校,邁向社會,以便認識生活,積累寫作的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2、以學生為主體,使訓練形式多元化。
傳統(tǒng)的訓練,大多足老師布置作業(yè)學生完成,此外便是這樣或那樣的練習冊。訓練手段單一,訓練形式僵化,結果是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興趣寡淡。新課程標準主張一切教學活動都有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活動皆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訓練形式的多元化應是教師探索的方向。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以緊扣課堂,抓住課文,在常規(guī)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如利用課前兩分鐘,讓學生作演講,天天訓練 “說”的能力。這樣的訓練,每天只占用兩三分鐘,但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可利用各種機會開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自編小小說、童話、寓言、自編課本劇表演、辦手抄報、精美日記展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這樣就將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跟語文實踐活動結合了起來,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還使學生樹立起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避免課堂冷場
1、根據高中學生思維能力及心理特點的實際進行教學。
高中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的擴大和加深,抽象思維能力及其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顯著發(fā)展,已遠遠不滿足于教材上的現(xiàn)成答案,喜歡深人地思考和探討各種問題。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構建開始出現(xiàn) “閉鎖心理”,他們已意識到“我”的存在與作用、 “我”與外部現(xiàn)實的關系,并開始注意自己的 “公眾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在意教師或異性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在公開場合發(fā)言的勇氣,掌握學生因為害怕答錯而被人取笑的心理。
2、根據班級授課特點的實際進行教學。
班級授課的長處是可使很多人同時受到教育,還可以造成競爭氣氛;短處是容易造成兩極分化,基礎好的越來越積極,基礎差的越來越消極。如:課堂提問后思維能力強的搶著說出了答案,思維一般或較差的卻還不知其所以然。這樣不少學生年復一年的充當陪客,最終對答問也就失去了興趣,結果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要根據班級授課特點的實際進行教學,使語文教學處于一種高效狀態(tài)。
三、讓人文關懷走進語文課堂
1、關注學生人性與個性。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自覺地發(fā)展自己人性的成份,發(fā)展自己心靈深處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變?yōu)樽詾榈娜?。學生心中那些真誠、善良、美好、尊重人、關懷人、為別人盡義務為社會盡義務,以至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而奮斗的需要強烈起來時,他才會充滿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作為語文教師,要著重發(fā)展學生心靈中需要勞動、需要學習、需要創(chuàng)造的那部分人性,找尋出這種需要,使其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
2、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英國教育家斯賓基認為: “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边@就強調了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為語文信息載體的課文,本身就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們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或滲透著美好的人性,或彌漫著溫馨的至親至愛?!敖逃褪菃拘选?,當學生的心靈一旦被喚醒,就能和作者的心靈互相溝通,和課文內容發(fā)生共鳴,從而以尋求精神家園的執(zhí)著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
雖然語文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能自行實現(xiàn),因而教師必須積極開展師生互動的探究式學習。寓思想教育于語文訓練,使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成為自覺。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語文教師只有將 “以人為本 “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悉心關注學生人性、個性、情感和道德,讓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 音樂 ,才能使語文教學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體現(xiàn)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使語文教學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對生命的至愛。
此外,教師還可采用有趣的練習或知識性幽默等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一雙慧眼,敏銳地識別和捕捉契機,果斷地做出決策,靈活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鼓勵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