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電教媒體進入了我們的音樂課堂,使音樂教育朝現(xiàn)代化的方向跨進了一大步,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豐富了教學手段,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具體化、枯燥的音樂理論趣味化、凌亂的知識條理化。
[關鍵詞]錄音、投影、電視機、放映機、計算機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不可置疑。而教材提供給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在現(xiàn)今知識爆炸,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美育無不時時處處的發(fā)生這變化,而教材卻始終“唯一”,怎么可能讓我們的學生喜歡唱歌、喜歡音樂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呢?如果把隨處可見的廉價而豐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能始終走在時代前沿,緊隨時代步伐的資源,引入到音樂教學中,將是一座非??陀^的“教育資源庫”。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把“課本劇”請進音樂課堂
只要能為兒童創(chuàng)造出一種優(yōu)良的音樂環(huán)境,讓兒童每日沉浸其中,任何兒童都可以輕易地掌握人類音樂的優(yōu)秀遺產(chǎn)。受此感悟,我便嘗試將音樂課與語文課綜合運用,將其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效地滲透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地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本劇”請進音樂課堂。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課我就把課文《王二小》編成“課本劇”引進音樂課堂。編輯劇本、籌備道具、排練表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一個創(chuàng)作。上課領向后,教師的窗簾關上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伴奏音樂響起了,一支手電做的“特寫燈”亮了,手舞鞭子的二小來了,一盞燈光,幾個簇擁在一起的同學象“一座小山”,兩盞燈光、三盞燈光······連綿起伏的山呈現(xiàn)了,敵人強迫二小帶路的情景,接著槍聲、炮聲······二小犧牲了,敵人倒下了,燈光弱了下來,鄉(xiāng)親們無限悲痛,有一位同學輕聲哼唱起歌曲:“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掀起高潮,大家紛紛哼唱起《雨花石》,淚花溢滿眼眶。大家用豐富想象力把音樂與語言的魅力完美結合,通過布景、道具、化妝、表演凸顯出王二小的英雄形象,課堂收到良好的效果。“課本劇”是綜合技術的實踐,它的籌備過程不僅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充分挖掘師生的創(chuàng)造潛質,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
二、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優(yōu)化音樂課堂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電教媒體進入了我們的音樂課堂,如錄音、投影、電視機、放映機、計算機等使音樂教育朝代化的方向跨進了一大步,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豐富了教學手段,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具體化、枯燥的音樂理論趣味化、凌亂的知識條理化。
電視對于學生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孩子都非常喜歡電視,每天往往要花上半小時至兩小時的時間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節(jié)目,回到學校后還常常三五一群的聚在一起討論電視節(jié)目內容,甚至模仿電視中人物的動作、神秘。由此可知,電視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一些少兒頻道和文藝、綜合頻道常設和音樂有關的欄目,通過放映預先錄制好的電視錄像,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身臨其境地強烈地感受到了磅礴地氣勢美和中國人民奮起斗爭地英雄形象美,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進而熱愛美、追求美。進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為這種美好的生活和未來而奮斗。由于電視節(jié)目聲畫并茂,視聽結合,通過情景再現(xiàn),能激發(fā)情緒,豐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提高教學地效率和質量也是想當然地事了。保存下來地這些錄像,用途很多,主要可分兩大類,一類用于我們地課堂教學,主要可以普及一些優(yōu)秀的、站在時代前沿的音樂文化,解決教學中的一些難點、重點,給學生直觀感受,加深印象。另一類主要用于課外音樂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欣賞,提高鑒賞能力,也可作為學校策劃大型文藝活動的寶貴參考資料。 幫助孩子學習音樂,和學習其他學科都不一樣。除了無限的關懷、愛護和鼓勵以外,更需要的是充滿想象力,能歌善舞和見多識廣的啟發(fā)者。只有我們描述給孩子的音樂世界才是五顏六色的。我們除了要掌握正確的技巧和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懂得音樂的與眾不同,音樂的惟妙惟肖,和音樂的不可替代。
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聲有形交互作用,可以形成多媒體信息空間,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真實、形象、有趣實用,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充分地給他們說話的時間,讓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才是最輕松有效的方式。鼓勵永遠是孩子思維最佳勇氣來源,也許孩子在表面上還沒有特別明顯的轉變,但心里,也許已經(jīng)在悄悄地醞釀勇氣呢。
在具體教學中,我將錄音機、電腦、手工制作等綜合使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貓釣魚》是一首活潑、詼諧的歌曲。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有表情的演唱這首歌曲,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根據(jù)這首歌曲的特點,我精心設計一個教學方案,以新奇為主,通過請學生講述《小貓釣魚》的故事導入,引導學生的興趣,然后播放動畫片,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精美的動畫片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學生,于是我便抓住了這一積極的情趣,開始了新課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秲芍恍∠蟆肥且皇赘挥袃和槿さ母枨_@首歌曲講述了兩只小象互相有好的故事。教學目標是通過樂曲的學唱,讓學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養(yǎng)他們想象樂曲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從而發(fā)展想象美得能力。我用《兩只小象》的碟片通過編輯組合,配以樂曲,創(chuàng)設演示情景。上課時邊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動畫,邊請學生說一說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勢(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腳步輕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時,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著請學生分別模仿三種腳步,并打擊出節(jié)奏。于是我抓住這一時機,談話進入新課教學,充分講述歌曲、了解歌詞之后,讓學生看另一段動畫,那就是小象找朋友。這時樂曲和畫面變得輕松活潑,學生一邊跟唱,一邊模仿兩只小象友好的動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腳,還有的小跑。促進他們的想象力,從而做到在玩中學、找到學習的樂趣。
在上《小雨沙沙》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雨聲沙沙的錄音,學生聽聲音畫面,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發(fā)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這樣,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在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詞意,同時也培養(yǎng)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學會了唱這首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種子的發(fā)芽、生根、長葉。這一教學設計,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主題、旋律、節(jié)奏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xiàn)力,實現(xiàn)了音樂與其他學科綜合,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藝術創(chuàng)新的能力。
實踐證明充分運用現(xiàn)有的資源,對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它讓教師教得輕松,讓學生學得容易,而且樂意學、勇于思維、敢于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