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航飛機跑道相對單一相比,戰(zhàn)機跑道更為多樣,既有固定的,又有移動的;既有制式的,又有簡易的……那么,哪些跑道能夠托舉戰(zhàn)鷹起飛呢?
高速公路:隱形機場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成功在公路上修建飛機跑道的國家,開創(chuàng)了公路跑道建設的先河。美國的高速公路網(wǎng)遍布全國,有不少高速公路都專門修建了滿足飛機起降的公路跑道和應急機場。
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飛行員需要克服跑道窄、環(huán)境陌生,氣象條件、著陸條件不易把握等難題。除了對飛行員的要求外,高速公路在建造時還要考慮長度、寬度、縱向坡度等因素,尤其要注意路面的承載能力并嚴控周邊環(huán)境。戰(zhàn)機降落時,重力加速度在接觸地面的一瞬間會產(chǎn)生大于它自身重量數(shù)倍的重力,在起落架“砸向”地面的瞬間,普通高速公路的路面與路基往往會不堪重負而被“砸穿”或發(fā)生塌陷。為此,高速公路跑道在建造時要將路基加厚,并澆灌混凝土,以保證其能夠承受巨大的沖擊力。同時,為了防止噴氣式飛機起降時噴出的高溫氣體將路面融化,鋪設路面所用的瀝青也是一種被稱作環(huán)氧瀝青的超級瀝青。
航母跑道:借船出海 航空母艦給人最大的視覺特點,就是它擁有巨大的可供飛機起降的甲板,成為移動在海平面上的“飛機場”。這個“飛機場”與陸地機場有很大的差異。首先,它不是靜止的,是在大海中以一定速度航行、并且隨著海浪不停地顛簸;其次,航母上的跑道遠比陸地跑道要短,兩條跑道也不是并行的,一條直的、一條斜的,相互之間呈一定的角度。這就是斜角甲板,又稱斜、直兩段式甲板,一般與航母艏艉中心線呈6~13度夾角。
斜角甲板分為兩部分:艦前部為起飛區(qū),后半部為著艦區(qū),斜直相交處形成三角形停機區(qū)。斜角甲板的優(yōu)點是著艦飛機未能鉤住攔阻索時,可馬上拉起復飛而不至于與前甲板停放的飛機相撞,減少航母上飛機事故發(fā)生的概率。另外,艦載機起飛和降落可同時進行。
艦載機與陸上機場起降的飛機也有較大的不同,對飛行員的要求也更高。美國航母上重達40噸的“大黃蜂”戰(zhàn)機起飛時,在短短3秒鐘內(nèi)會加速到206千米/小時,飛行員在離艦的瞬間要承受5倍的重力加速度,一般人都會出現(xiàn)視覺障礙。
地下跑道:抗打耐炸 地下機場是一些國家在戰(zhàn)時用來保護己方空中力量的重要掩體,大都是依山而建,通過增設高防護性航空掩體進行加固,對滑行道和停機坪進行迷彩涂飾,從而躲避敵軍的偵察與打擊。地下機場通常有一個主跑道。還有一些地下機場,輔助跑道直接與某個機庫的大門相連。這種機庫大門前有混凝土臺座,能夠讓飛機滑行、改平和迅速起飛。通常情況下,混凝土臺座中間也有輔助跑道,能保證飛機起飛和返回機庫。
某國一個地下機場里的一條1000多米長的飛機滑行道,連接地下設施和主停機坪。這條滑行道可以作為輔助跑道,讓藏在地下的飛機時刻準備戰(zhàn)斗,在缺少或沒有戰(zhàn)斗預警的情況下就可以出動。摘自《國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