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需要高效學習,但不僅僅指向課內。所以,課堂的高效無疑應該讓學生在課外也能主動而高效地學習。離開了課堂的高效,課外的高效不是不可能,因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本文就高效課堂的構建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效課堂;構建;體會
一、由淺入深、由故至新或由表及里激活學生思維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思維的建構,同樣需要從基礎環(huán)節(jié)開始。如果一開始就把深奧抽象的大道理搬出來給學生講解,學生至多是搬出一些已知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理解,雖然最終也可以知其所以然,但至少對知識的來由和逐步建構方式缺乏體驗。更何況,深奧抽象的知識點,難度本身就比較大,有可能讓學生一開始就產(chǎn)生思路上的不流暢或由教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導致學習的興致直線下降,最終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以,由淺入深、由故至新或由表及里激活學生思維,這是建構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
二、讓學生動起來
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沒有學生主動的活動,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先導作用,所學的知識就不能靈活恰當?shù)貞糜趩栴}解決過程,學習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實際上,課堂上學生親自參與得到的認知比教師直接灌輸?shù)闹R內化程度更高,細節(jié)的完善程度更高,調取利用的自動化程度越高,自主延伸和貫通創(chuàng)新的自由度越大,解決問題時自然會更加高效。所以,課堂活動應是各科教學的基本形式,沒有足夠的學生活動就談不上真正的教學。所以,教學時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以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構建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高效課堂,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課堂生活境界,也是一種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課堂價值展現(xiàn),是多元思維的交流和碰撞,是集體智慧的集中綻放和升華,是高質量的生命存在和交往方式,是高層次的人文合作形式,是眾人間啟迪探究的重要途徑。其內涵是豐富的,關涉了生命的交融、心靈的對接、情感的溝通、思維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賞識、價值的共建與品質的提升。然而,在過去很長的時期,由于教師對自己的價值認識是“師道尊嚴”,所以常常出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緒對立或公開對抗,師生之間智慧的雙向流動和師生、生生間的多元交流途徑被處處斬斷,更談不上心靈的對接或思維的共振等。新型師生關系的本質是民主和創(chuàng)新,它是充滿生命活力的現(xiàn)代教育的生動體現(xiàn)。在這種關系當中,學生體驗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教師的活動不再是依據(jù)既有模式灌注現(xiàn)成知識,而要應對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不斷推出有創(chuàng)意、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在師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師生共同面對的就不僅僅是知識和教材,而是更為廣泛、更為精彩的現(xiàn)實生活,通過這種民主平等的交互型課堂,一定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其幽閉的心智,放飛其囚禁的情懷,最終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性。
四、課堂設計應注重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和問題解決的藝術性相結合
課堂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然而,將問題按嚴密的邏輯順序羅列出來解決,往往缺乏問題沖突和由此而掀起的波瀾與激情,最終導致課堂單調乏味。況且有些問題解決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前后問題的交叉更迭,逐步才能明朗起來。所以,對于問題的設計與解決,一定要有一定的藝術性,有時設而不答,只做思維上的鋪墊或啟迪;有時把一個模塊的問題留到后續(xù)模塊中自然去解決;有時把難點問題分散到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總結時再歸納到一起;有時需要的只是一個比方,而不是深奧的推理;有時只需要巧妙地說明一下即可;有時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性地去完成。如此等等,可以避免單調乏味,更可以分散難點,水到渠成;可以啟迪方向,更可以激發(fā)思維沖突;可以回避一時解決不了或不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可以讓思維合理快捷而高效??傊?,課堂設計要把嚴密的邏輯性和靈活多變的藝術性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在輕松學習中獲得全面的知識,在有趣的探究中獲取嚴謹?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在分散的討論中獲取整體的認識,在激情飛揚中實現(xiàn)智慧的不斷升華。
五、把握好教材的取舍和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分配
新課程必修階段的教學內容知識面廣,但學習要求比較有伸縮性,可以隨著學生學習實際適當調整。就某些較為復雜的內容,針對學習能力較高學生,可以根據(jù)當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順暢程度和學生當時思維的實際準備狀態(tài)適時展開,也可以在學生接受不順暢的時候臨時擱置,時機成熟時再趁勢補加進去。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工程,既要考慮到基本教學原則的把握,還要考慮到教學內容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合理對接,更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準備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要真正上好一節(jié)課,需要教師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根據(jù)教學實際做出恰當?shù)脑O計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