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醫(yī)學留學生神經外科學臨床教學質量,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神經外科嚴格篩選帶教教師,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探索創(chuàng)新型帶教模式,針對留學生制訂個體化的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方案,從中凝練出有益的教學啟發(fā)與經驗,并為今后留學生神經外科學臨床帶教工作提出了改進的方向。
關鍵詞:醫(yī)學留學生;神經外科學;臨床帶教
Abstract:To improve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of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eachers were strictly screen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was enhanced constantly.An innovative teaching pattern was explo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Useful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and improvement for future was also suggested.
Key words:Foreign medical students;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Clinical teaching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的長足發(fā)展和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我國醫(yī)學學歷留學生教育發(fā)展勢頭強勁,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成為留學生教育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在華留學生醫(yī)學學歷教育持續(xù)發(fā)展,不僅推動了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國際化進程,也成為傳播中國文化、促進國際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徑。蘇州大學醫(yī)學院從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招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外國留學生,已有近十年的歷史。在留學生醫(yī)學學歷教育中,以全英文授課為主。課程設置方面,根據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來華留學生醫(y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guī)定》,教學內容與進度與我校臨床專業(yè)本科教學基本相同,但全部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而在臨床實踐教學中,因多數國內臨床醫(yī)生的英語水平停留在四、六級階段,出國深造的機會有限,特別是臨床示教,需結合醫(yī)學英語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成為廣大臨床醫(yī)生(特別是年齡較長教師)的一大難題。盡管英語是大多數留學生的官方語言,但他們的語言具有較重的地方口音,在臨床帶教中,交流障礙仍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此外,神經外科學專業(yè)性強,留學生在基礎課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相對較少,專業(yè)知識較為缺乏,并且本科留學生在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時間較短(2至3周),如何在較短的實習時間內提高臨床帶教工作質量,使廣大本科留學生有更大的收獲,值得臨床帶教教師探索。我科承擔神經外科留學生教學工作已多年,現將我科留學生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以及下一步的改進方案進行總結,以期推動神經外科學臨床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更好地為廣大留學生服務。
一、師資力量的嚴格選拔及培養(yǎng)
較高的師資水平是決定留學生全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自身的外語水平可以直接影響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效果。我校把有留學經歷的優(yōu)秀教師作為首選,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以提高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在相關人才培養(yǎng)和建設上,加大投入,逐年加大人才培養(yǎng)的資金投入和力度,旨在建設醫(yī)德高尚、學風嚴謹、學術精湛的教師隊伍。學校每年從科室中選拔1~2名教師外派到英語國家參加1個月至半年不等的業(yè)務交流培訓,以提高臨床帶教教師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專業(yè)外語水平。學成歸國的教師,被納入帶教師資隊伍后備人選??剖覂葏⑴c留學生實習帶教工作的教師均具有博士學歷,有語言優(yōu)勢,年齡多在30歲左右,富有工作熱情,但在帶教經驗上略顯不足??苾榷ㄆ诮M織集體備課,交流帶教經驗,互相取長補短。我們觀摩兄弟單位的臨床帶教工作,虛心學習兄弟單位的成功經驗,探討遇到的問題,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創(chuàng)新性的帶教模式
我們嘗試采用“教師+碩士/博士研究生+留學生”模式,由一名臨床帶教教師負責指導一名留學生,留學生和英語基礎較好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結成學習伙伴,在接診病人、采集病史、書寫病例、臨床操作過程中,以帶教教師指導為主,研究生學生輔導為輔,幫助留學生克服語言障礙。這不僅可以幫助研究生進一步掌握專業(yè)英文,鍛煉英語交流溝通能力,也可以使研究生從留學生身上學到一些思維方式,共同提高他們的臨床綜合能力。留學生可以從這些具備一定臨床基礎的研究生身上學習到相應的專業(yè)知識,鞏固其專業(yè)基礎課程所學到的內容,其中文水平也會有所長進,并且能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這有助于加深留學生與本國學生的友誼。臨床帶教教師在此過程中教學相長,臨床教學能力和專業(yè)英語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此外,利用QQ群、微信等新型的通訊手段,帶教教師能及時得到廣大留學生的反饋意見,不僅拉近了師生距離,增進了師生感情,也能及時發(fā)現教學中的不足,調整教學方法。
三、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方案
留學生對醫(yī)學的職業(yè)認同度高,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動力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思維開放,善于表達,熱衷參與各項醫(yī)療活動和公益活動,但中文水平成為制約他們學習的瓶頸。如何幫助他們克服語言障礙,使他們在臨床實習中獲得更大收獲,如何使他們成為達到醫(yī)學教育國際標準的本科畢業(yè)生,成為我國臨床醫(yī)學留學生教育需要探索的課題。
我院根據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來華留學生醫(y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guī)定》,根據留學生在臨床理論課程中所學習到的專業(yè)基礎知識,為留學生量身定做了培養(yǎng)方案。要求留學生在神經外科實習的2~3星期內,在研究生的協(xié)助下管理1~2個病床,負責新病人的接診、病史的采集、日常病歷的書寫,掌握包括腰椎穿刺、氣管切開、深靜脈穿刺置管等基本操作技能,觀摩1至2臺神經外科手術,培養(yǎng)其無菌觀念及基本外科操作技能,調動廣大留學生學習神經外科的熱情。
四、展望
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我科對留學生的神經外科學臨床教學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廣大留學生的好評。但有許多地方需進一步完善。我們對將來工作的規(guī)劃是:管理進一步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量化其學習成果,以此來督促廣大留學生的學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求廣大臨床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廣泛閱讀國外文獻,緊跟神經外科國際發(fā)展的前沿,成為具備較高的業(yè)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的臨床教師;建立留學生畢業(yè)后隨訪機制,尤其是畢業(yè)后從事神經外科學專業(yè)方向的畢業(yè)生的跟蹤隨訪,了解其對臨床實踐課的需求以及畢業(yè)生在國外工作單位的臨床工作情況,以不斷提高我科臨床教學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袁寶強,張鳴,陸召軍,劉慎軍,鄭葵陽.留學生臨床理論教學中的問題與實踐[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8):957-960.
[2]李金茹,梁玉,洪偉.留學生全英文組織學教學實踐與體會[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1(4):382-383.
[3]譚戈,袁冬莉,朱丹,劉博文.醫(yī)學留學生神經內科臨床教學探討[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6).
[4]常朝霞.醫(yī)學英語與案例教學法結合初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9):686-689.
[5]危少華,李偉.臨床留學生互動式教學的應用策略探討[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8(6):98-99.
[6]黃清音,吳小南,陳江.提高留學生全英語授課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3(1).
[7]童旭輝,董淑英,蔣志文.留學生藥理學教學初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1,13(4):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