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立意和構(gòu)思再好,如果語言乏味,也難以成為佳作。因此,好文章離不開好語言。而在語言上“出彩”,就好比給文章加了一套“美觀實用”的“外包裝”,精美靚麗,醒人眼目。那么,怎樣才能使語言準(zhǔn)確、形象、生動、活潑,起到“外包裝”的作用呢?
一、用形象描寫代替籠統(tǒng)交代
請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繁忙的工作過后,女孩開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過后,女孩喜歡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
兩句話雖然都是表達女孩“想家了”,但例1只是籠統(tǒng)的交代,“想家”情景是模糊的,而例2則具體形象多了。尤其是“雁陣、夕陽”的意象,蘊蓄了思念、感傷以及別離的孤獨和凄涼。這樣的“想家”具體可感,給人的印象深刻。
恰當(dāng)?shù)剡m用修辭,是化籠統(tǒng)為具體的重要方法,請看下面幾例:
3.鼓勵,是學(xué)海中劈波斬浪的槳,是人生中互相依持的拐杖。
4.剛見面,張家界就責(zé)問我為何姍姍來遲。
5.峭壁上的樹,高不足尺,葉疏花遲。云纏它,霧迷它,雨抽它,風(fēng)摧它,霜欺雪壓,雷轟電擊,然而它依然昂首挺立。
例3通過形象的比喻,使鼓勵迷人。
例4將風(fēng)光擬人化、情感化了:其實是“我”為自己的“姍姍來遲”而變相“自責(zé)”。
例5通過排比——“纏、迷、抽、摧”,峭壁上的樹所遭受的苦難及它傲然不屈的形象,牢牢地印在了讀者的腦海里。
總之,巧妙運用修辭手段,能突出事物的主體特征,化籠統(tǒng)為細(xì)致,化模糊為清晰,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可使文章形象,生動,感人。
二、用詞精當(dāng),力求傳神
關(guān)于文章語言,可華麗可淳樸,可激越可平淡,但重要的是準(zhǔn)確、精當(dāng)。法國小說家福樓拜說:“我們不論描寫什么事物,要表現(xiàn)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動作,唯有一個動詞;要得到它的性質(zhì),唯有一個形容詞?!睂懽髦校M力找到這個“唯一”,才算精當(dāng),才能傳神。
6.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7.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交給老栓……
例6一個“扯”字寫出了胡屠戶前倨后恭百般媚態(tài)的嘴臉,一個活生生的極力討好中舉后的范進的市儈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例7一個“掏”字寫出了華大媽對這一包洋錢的珍惜:這是血汗錢,放得嚴(yán)密,在心里也裝得一定很沉重。“掏”得耐人尋味。
除了準(zhǔn)確之外,語言還要形象生動,“活”起來。
8.紅杏枝頭春意鬧。
9.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例8一枝紅杏,色彩艷麗,靜靜地開放,蜂蝶相逐相戲,使春意有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一個“鬧”字境界全出。
例9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過分張揚的渲染,但是它用了句“關(guān)不住”和“出墻來”,就把無形、無生命的春天描寫得有形、有生命了,給讀者留下了過目難忘的印象。
三、用幽默點綴
幽默是智慧的表達方式。文章中來點幽默,如同炒菜加了佐料,會使文章更有味道。
10.一周后,我順利將書還去了,可因此,也燒壞了不少燈泡,零花錢要多了,引來了媽媽的一頓“嚴(yán)肅審問”我硬是保持住了“革命本色”死不招認(rèn),“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然而“天網(wǎng)恢恢”,我的“被窩計劃”最終還是被發(fā)現(xiàn),可我依然“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里,作者故意將“嚴(yán)肅審問”、“革命本色”、“天網(wǎng)恢恢”等本意嚴(yán)肅的詞語加上引號“錯位”使用,以類似調(diào)侃的方式“制造”幽默,使文章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古人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眱?yōu)美的語言需要長期的積累與訓(xùn)練,我們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學(xué)習(xí)和錘煉,把自己的文章用語言文字“包裝”得既“美觀”又“實用”,使之韻味無窮、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