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術后出現并發(fā)癥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提高置管術患者治療成功率。方法:隨機選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接受治療的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術患者18例,均為并發(fā)癥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和治療情況,回顧分析這18例住院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的原因,并制定出有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結果:導致PICC置管術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的原因較多,主要是靜脈炎、導管堵塞、局部感染以及穿刺點滲血;根據上述導致并發(fā)癥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感染癥狀,提高了我院的護理質量。結論:回顧性分析PICC置管術后出現并發(fā)癥患者的資料,能夠找出引發(fā)并發(fā)癥的原因,就其原因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且醫(yī)患糾紛較少,應該推廣。
【關鍵詞】PICC;并發(fā)癥;原因;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6-0252-01
靜脈置管是為了不需要每天打針而采取的治療方式,一般只需要做一次性穿刺,每天保持留置,將需要的營養(yǎng)液或者藥液通過該管注入患者體內。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靜脈置管術,和傳統(tǒng)的靜脈置管措施比較,PICC使用更為安全、效果更佳,同時減小了穿刺難度、降低了穿刺失敗率。為了給化療、營養(yǎng)支持以及血透患者提供一種較為新型的治療方式,我院近年來推廣使用PICC置管術,也提高了以往治療有效率低的疾病的成功率。因為PICC置管術不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留置導管的時間比較長,效果十分顯著,所以收獲了很多好的口碑,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較高,我院也因此樹立了很好的社會形象。然而多年的實踐發(fā)現PICC置管術的并發(fā)癥也較多,影響了患者的康復,因此我院隨機選取了18例因使用PICC置管術出現并發(fā)癥患者,就出現并發(fā)癥原因和護理措施作了相關研究,具體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例施行PICC置管術患者,都是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接受治療的住院患者,都愿意服從我院管理。入院之后我們隨即詢問和記錄了患者的一般資料以及治療史,統(tǒng)計資料顯示:男11例,女7例,年齡范圍為18—68歲,平均年齡為(33.1±6.0)歲,病情為結腸癌6例,肺癌4例,乳腺癌6例,淋巴癌2例。穿刺情況:頭靜脈穿刺者7例,肘靜脈穿刺者5例,貴要靜脈穿刺者6例。
1.2 治療方法選擇三向瓣模式全套中心靜脈導管,依照患者的具體情況、治療情況選擇適合的導管。沖封管液體是0.9%氯化鈉和肝素液,在給予PICC置管術治療之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和記錄并發(fā)癥情況。
1.3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和治療情況,分析PICC置管術前、中和后存在的危險因素,結合患者并發(fā)癥情況作進一步分析。
2結果
2.1 導致PICC置管術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的原因較多,主要是靜脈炎6例、導管堵塞4例、局部感染5例以及穿刺點滲血3例。原因分析如下。
2.1.1 靜脈炎:靜脈炎的出現可能和導管的選擇不當有關,太粗就會對靜脈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出現損傷靜脈的不良后果,加之未及時處理就會產生靜脈炎。除外,人為穿刺的時候因技術不夠嫻熟,對靜脈壁造成損傷也是引發(fā)靜脈炎的危險因素。如果治療前未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患者不知道要保持穿刺部位的干凈,造成污染也是可以造成靜脈炎的。
2.1.2 導管堵塞:對導管的清洗工作不到位以及錯誤的封管方式會引發(fā)堵塞,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同時,輸液的時候滴速過快或者藥物濃度比較高也會導致患者出現不適,更會出現導管堵塞的現象。季節(jié)也會對輸液產生影響,尤其是冬季,溫度較低,導管內的液體容易凝結,加之患者血液濃稠,極易出現針頭堵塞的情況。
2.1.3 導管感染:導管出現感染的原因多是和穿刺時的操作不規(guī)范有關,無菌操作是減少導管出現感染的有效措施。
2.1.4 穿刺點滲血:穿刺部位固定不牢,患者頻繁活動均會造成穿刺點滲血,影響輸液。針頭如果過粗,會損傷血管,也是造成滲血的影響因素。
2.2 根據上述導致并發(fā)癥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感染癥狀,提高了我院的護理質量。
3討論
3.1 提高穿刺成功率持針的方式是影響因素之一,臨床經驗得出,最好是拇指中指食指拿針,拇指和中指持針柄的前后兩面,食指持針柄的上方,食指負責施力。這樣的持針技巧能保證各種角度的控制,達到最大程度的成功。進針時要穩(wěn),不同的部位進針程度不一樣,但都要穩(wěn),不能手發(fā)抖或者撤出,與此同時進針要輕,不能用力過度導致穿到血管對面;進針后,首先觀察是否回血,如果沒有回血,說明注射不成功,重新來,要是還不成功,應該換注射器抽吸。
3.2 導管堵塞的護理輸液時觀察導管是否打折,根據患者病情和耐受力嚴格控制滴速。如果液體流通有所阻礙,我們要觀察是否有血凝塊將導管堵塞住了,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尿激酶負壓注射溶栓半個小時左右,將血塊混合物抽出,生理鹽水沖洗。本組3例導管堵塞者接受了上述護理,堵塞緩解,輸液順利進行.1例因為堵塞較為嚴重造成無法繼續(xù)輸液。
3.3 避免感染定時更換敷貼,清洗敷料部位和出現的血痂,對穿刺點和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如果有感染跡象,我們要及時發(fā)現和對癥處理,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按時使用抗生素。5例局部感染者中有2例經治療和護理感染癥狀有所改善。
3.4 穿刺點滲血護理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固定好穿刺部位,對肢體亂動者可以進行約束。局部加壓可以做到有效止血。3例局部滲血者有2例使用海綿加壓之后止血效果明顯[1]。
3.5 小結 綜上所述,在分析PICC置管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原因,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彩云,柴長梅,曹慶榮. 腫瘤化療患者PICC 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