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結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肛門排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強化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有助于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其早日康復。
【關鍵詞】結腸癌;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6-0168-01
本文主要對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結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究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措施,相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結腸癌64例為研究對象,均經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臨床表現為腹瀉、貧血、腹部不適、大便形狀改變等癥狀,其中男性占有34例,女性有30例,年齡(36-60)歲,平均(46.82±6.54)歲。手術類型:21例左半結腸切除術,14例單純造瘺術,17例右半結腸切除術,8例橫結腸切除術,4例擴大右半結腸切除術。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法,將這64例結腸癌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方式等基數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施以護理干預:(1)體位護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臥位,將海綿墊置入臀部,避免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確保盆腔、腹腔引流暢通,減輕肛門受壓程度;(2)切口護理:基于疾病影響下,患者組織修復能力差,代償能力低,切口愈合速度慢,易發(fā)貧血、低蛋白血癥等癥狀,故要強化切口護理,采用腹帶保護切口,觀察有無切口炎癥等情況。當出現咳嗽時,予以傷口按壓處理,以防切口裂開。若切口裂開,采用無菌敷料進行覆蓋,并協(xié)助醫(yī)生縫合;(3)心理護理:了解以及掌握患者心理變化狀況,按照其具體情況予以個性化心理護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促使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4)飲食護理:進食低渣、無刺激食物,忌芹菜、干果等高纖維類食物;(5)呼吸道護理:術后取患者平臥位,予以保暖處理,控制靜脈輸液量,協(xié)助患者排痰、翻身,予以超聲霧化吸入,保證其呼吸道順暢;(6)造瘺口護理:于瘺口開放前,作造瘺結腸外敷處理,一般采用凡士林紗布,保護腸管。于術后3d開放瘺口,確保其清潔。
1.3觀察指標
應用生活質量指數(QOL)評分表,于患者出院前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觀察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并分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狀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較,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增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平均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顯著降低,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兩組患者臨床各項指標綜合比較
組別例數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QOL( ,分)肛門排氣時間( ,d)平均住院時間( ,d)切口愈合時間( ,d)
實驗組326(18.75)46.01±10.562.61±0.8210.31±4.226.79±3.10
對照組3217(53.13)37.67±7.873.81±1.2213.67±5.818.29±4.28
X2/t-11.1103.5824.6174.0121.605
P-<0.05<0.05<0.05<0.05<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并取得了頗佳的成效,但存在一定的創(chuàng)傷,患者生活質量、并發(fā)癥預防等與臨床護理工作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1]。常規(guī)護理主要側重于護理人員個人經驗以及思維模式,護理活動主觀性強,操作精細度與全面性存在加大差異,護理效果難以掌控[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予以實驗組全面護理干預,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平均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充分表明護理干預對結腸癌術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加快康復速度,保證患者生活質量。經由長期的臨床實踐工作,筆者從體位護理、切口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呼吸道護理、造瘺口護理六個方面出發(fā),依據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等各個方面的需求,開展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臨床危險性因素進行評估,有助于及早發(fā)現異常并予以針對性護理[3]。此外,基于護理流程得到有效規(guī)范下,消除了護理人員可能存在的主觀性弊端,有助于提高其專業(yè)技能,保證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強化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有助于加快切口愈合速度,消除術后危險因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蔡偉.32例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3(12):1991-1993.
[2]涂志成.結腸癌患者術后的護理體會[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05):174-174.
[3]王彩云.結腸癌患者術后使用自控鎮(zhèn)痛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0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