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方法:隨機選擇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間,我院檢驗科檢出的180例檢驗不合格血液樣本。分析和對比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并對檢驗科實施綜合性預防管理,比較管理前后的不合格情況。結果:血液樣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為樣本溶血(41.67%)、凝血(22.22%)、送檢時間延遲(19.44%)、樣本容量不合格(11.67%)、樣本容器損壞(2.78%)以及樣本錯誤(2.22%)。經過預防管理,血樣檢驗不合格率明顯降低(0.31%),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血液樣本進行臨床檢驗時,必須要準確、全面、詳細的了解和認識導致樣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從而更好的確保血液樣本檢驗的合格率和有效率。
【關鍵詞】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6-0138-02
血液檢驗,是目前臨床醫(yī)學在診斷、治療、預后等工作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常見實驗室檢驗形式。它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多個方面的檢測,以便于對醫(yī)護人員提供準確、詳細的臨床診療數據和依據[1]。本文選擇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以來,我院檢驗科實驗室檢出的180例不合格血液樣本,對它們的臨床檢驗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和比較其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并實施綜合性預防管理辦法,對比其管理前后的合格率情況?,F將詳細結果進行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間,我院檢驗科檢出的不合格血液樣本中的180例(血樣共27000例)。樣本類型中,45例為全血樣本,39例為血漿樣本,96例為血清標本;樣本來源中,102例為內科,42例為外科,17例為康復科,19例為婦產科。
1.2方法
1.2.1血樣檢測
1.2.1.1檢測設備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BC-5180型,深圳邁瑞)進行血液樣本檢驗,血樣選用EDTA-K2 抗凝靜脈血,其試劑選擇由深圳邁瑞生產的相應質控血清、試劑以及校準品。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S-600型,上海長征復星)進行生化檢驗,血樣選用加促凝劑的靜脈血,試劑選用上海長征復星生產的相應質控血清、試劑以及校準品。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SF-8000)進行凝血檢驗,血樣為檸檬酸鈉抗凝靜脈血,試劑選用北京賽科希德生產的相應質控血清、試劑以及校準品。所有真空管為成都瑞琦生產[2]。
1.2.1.2血液采樣全部患者于清晨進行空腹抽血采樣。采血人員根據患者需要檢驗的項目采用靜脈抽血法(一般為肘正中及肘前部位的靜脈)通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針)進行不同真空負壓的血樣采集。
1.2.1.3實驗室檢驗采血人員和護士將血液樣本送到檢驗科進行實驗室檢驗。檢驗人員依照臨床檢驗標準操作規(guī)范對不同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分析和評價,對不合格的血液樣本進行匯總登記、原因分析等處理,并由檢驗科主任進行統(tǒng)一反饋和上報[3]。
1.2.2不合格原因分析對180例不合格血樣的影響因素進行統(tǒng)計、匯總和比較,分析出主要的影響因素。
1.2.3綜合性預防管理對檢驗科實施綜合性預防管理措施,包括制度制定、人員培訓、規(guī)范操作等等。而后隨機抽取27000例血液樣本進行檢驗(方法同管理前一致),對比管理前后的檢驗不合格情況。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對血液樣本檢驗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和統(tǒng)計。當P<0.05時,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液樣本檢驗不合格原因分析
經過統(tǒng)計分析顯示,導致180例血液樣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樣本的溶血,有75例,約占41.67%;最小的影響因素是樣本錯誤,有4例,約占2.22%。其它由高到低依次分別為:凝血(40例,22.22%)、送檢時間延遲(35例,19.44%)、樣本容量不合格(21例,11.67%)以及樣本容器損壞(5例,2.78%)。詳見表1。
2.2管理前后的血樣不合格情況分析
經過預防管理,檢驗科的血液樣本檢驗不合格率為0.31%(83/27000)例,明顯低于管理前的不合格率0.67%(180/27000),前后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180例血液樣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統(tǒng)計
影響原因例數(n)百分比(%)排序
送檢時間延遲3519.443
凝血4022.222
樣本容量不合格2111.674
溶血7541.671
容器損壞52.785
樣本錯誤42.226
總計180100.0—
3討論
3.1導致血樣檢驗不合格的原因
血液檢驗不合格,不僅給實驗室的檢測工作進度和質量造成影響和阻礙,也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情況。因此,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盡量降低血樣檢驗的不合格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際檢驗過程中,血液樣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多是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客觀、人為等因素造成的。本次臨床研究顯示,在180例檢驗不合格血液樣本中,導致其不合格的影響因素主要為樣本溶血、凝血、送檢時間延遲、樣本容量不合格、樣本容器損壞以及樣本錯誤,分別占據了41.67%、22.22%、19.44%、11.67%、2.78%以及2.22%。
3.2加強檢驗科的預防管理
檢驗科醫(yī)技人員在實際血檢工作中,要針對這些導致血檢不合格的影響因素采取科學、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更好的提高血液檢驗的合格率。其預防措施主要包括有:
3.2.1不斷提高檢驗科相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能力水平,強化其對抗凝劑等相關試劑的了解、掌握和應用。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檢驗人員技能熟練度和操作規(guī)范度方面的提升,嚴格管理和控制其檢驗操作的行為,熟練掌握穿刺技術,做到一針見血,降低溶血現象的發(fā)生。從而有效的提高血液檢測的合格率和有效率[4]。
3.2.2檢驗人員在進行血檢時必須先將抗凝管進行5~8次180°輕輕的顛倒搖勻,使抗凝劑與血樣進行充分的混合,從而降低凝血的發(fā)生。
3.2.3加強采血人員和護士的職業(yè)培訓,提高她們對不同劑量、不同顏色、不同類型真空采血管在用途和方法上的認知,避免出現因試管混淆而導致的血檢不合格現象。
3.2.4檢驗人員要定時的對采血試管、標簽質量以及檢測儀器等進行巡檢維護,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自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對出現質量問題的儀器設備要及時的給予維修和更換,從而確保其血檢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云霞.臨床檢驗不合格血液標本的分析與對策[J].醫(yī)學信息(內#8226;外科版),2009,14(12):1145-1146.
[2] 張利娟.臨床檢驗中不合格血液標本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0(34):141-142.
[3] 方斐.臨床檢驗中不合格血液標本發(fā)生的原因及補救對策[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3,19(12):1333-1334.
[4] 周迎端,陳敏,鄧茜.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和對策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08(10):97-100.
[5] 蔣擁軍.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原因和相應優(yōu)化對策[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07(18):4208-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