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在呼吸內科病房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原發(fā)病類型、易患因素及其臨床治療。方法: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1880例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結合其中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綜合性回顧與分析。結果:本組1880例病例中,有70例出現(xiàn)肺部真菌感染,發(fā)生率是3.7%。原發(fā)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主,占51.4%(36/70)。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是其首要易患因素,占74.3%(52/70),其次為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與低蛋白血癥,分別占58.6%(41/70)和48.6%(34/70)。經積極、有效治療后,有62例獲得治愈出院,包括顯效38例,有效24例,臨床總有效率是88.6%。結論:呼吸內科病房患者發(fā)生肺部真菌感染與多方面因素有關,諸如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放化療及營養(yǎng)不良等,臨床應予以充分重視,并通過規(guī)避危險因素和提供積極、有效的抗真菌治療來加強對病情的防控。
【關鍵詞】呼吸內科;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6-0117-02
目前,肺部真菌感染在呼吸內科病房中越來越趨于常見。有資料指出,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主要與免疫抑制劑、廣譜抗生素等藥物的長期過量使用,以及導管介入治療與各類器官移植等密切相關[1]。一旦發(fā)生感染,往往容易因感染菌種的多樣性、疾病傳播速度快等問題而加重病情,或是造成交叉感染,大大增加了臨床防治工作的難度。為了提高我院呼吸內科對該疾病的防控水平,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間,筆者對我院共收治的1880例病例實行了綜合性回顧與分析,對7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易患因素進行了統(tǒng)計,并給予積極治療,取得了不錯的研究進展。現(xiàn)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兩年間到我院呼吸內科就診的1880例病例及其相關臨床資料,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確診以《侵襲性肺部真經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為參照[1]。本組70例證實為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男41例,女29例,年齡段集中分布在37~78歲之間,平均63.7歲。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借助計算機檢索功能,抽調70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臨床資料,并遵循綜合性回顧與分析的原則,統(tǒng)計疾病原發(fā)病類型、易患因素,總結臨床治療方法等。
1.2.2 治療方法
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提供積極、有效的對癥支持治療,同時給予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藥物進行抗真菌治療,并指導患者多注意臥床休息、均衡飲食和適當鍛煉等。
1.3 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后基本無臨床癥狀及體征,經X線攝片提示肺部陰影有完全吸收表現(xiàn);有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有顯著性減輕,經X線攝片提示肺部陰影有不充分吸收表現(xiàn);無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無好轉甚至出現(xiàn)加重情況,肺部陰影有擴大現(xiàn)象。
2結果
2.1 原發(fā)病類型調查情況分析
經研究發(fā)現(xiàn),本組70例病例的原發(fā)病多集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和肺心病等3個方面,尤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為常見,占51.4%(36/70)。詳見表1。
2.2 易患因素調查情況分析
本組1880例病例中,有70例出現(xiàn)肺部真菌感染,發(fā)生率是3.7%。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是其首要易患因素,占74.3%(52/70),其次為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與低蛋白血癥,分別占58.6%(41/70)和48.6%(34/70)。詳見表2。
表1 肺部真菌感染的原發(fā)病類型調查情況分析
項目例數(shù)(n)百分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51.4
支氣管哮喘1521.4
肺心病1115.7
肺間質纖維化57.1
其他34.3
總計70100
表2 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調查情況分析
項目例數(shù)(n)百分比(%)
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5274.3
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4158.6
低蛋白血癥3448.6
放化療1318.6
其他811.4
2.3 臨床治療結局
經積極、有效治療后,本組有62例獲得治愈出院,包括顯效38例,有效24例,臨床總有效率是88.6%。詳見表3。
表3 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治療結局(n,%)
例數(shù)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7038(54.3)24(34.3)8(11.4)62(88.6)
3討論
呼吸內科是醫(yī)院人流量相對較大的一個科室,基本上來說,各醫(yī)院的呼吸內科病房均有發(fā)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和風險。加之近年來肺部真菌感染發(fā)病率的不斷提升,使得該疾病逐步成為了醫(yī)療界及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直接關系到醫(yī)院的整體醫(yī)療水平。據(jù)廖永明報道[3]指出,在臨床多種原發(fā)性疾病中,以呼吸系統(tǒng)原發(fā)病伴發(fā)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最大,且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及支氣管哮喘等原發(fā)病位居前列。在本次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我院呼吸內科病房7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有超過半數(shù)(51.4%)患者的原發(fā)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次是支氣管哮喘和肺心病,發(fā)病率分別是21.4%和15.7%。究其原因,可能與上述原發(fā)病本身發(fā)病率高,往往呈反復性發(fā)作,需要長時間應用抗感染藥物治療有關。
廣譜抗生素藥物的廣泛或不合理應用,是肺部真菌感染增多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目前臨床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4]。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74.3%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存在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的情況,有58.6%和48.6%的患者分別存在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和低蛋白血癥的情況。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可能導致患者體內產生耐藥菌株,致使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大幅減退,長期以往,容易造成藥物無法起到預期療效甚至無效。因此,我們建議,臨床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時,應遵循合理用藥原則,也可考慮聯(lián)用藥物的方式,來提高療效,盡最大限度避免院內感染。
目前臨床治療肺部真菌感染時,醫(yī)院多首選伊曲康唑、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等三唑類或多烯類藥物,對于治療本病效果相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在給予患者對癥治療的前提下,為其提供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藥物治療,同時指導患者多注意臥床休息、均衡飲食等,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可取得88.6%的臨床療效。與相關報道一致[5]。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病房患者發(fā)生肺部真菌感染與多方面因素有關,諸如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放化療及營養(yǎng)不良等,臨床應予以充分重視,并通過規(guī)避危險因素和提供積極、有效的抗真菌治療來加強對病情的防控。
參考文獻:
[1] 楊雅萌.呼吸內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3,26(4):485-486.
[2] 趙學會,冉斌,龐先瓊,等.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西部醫(yī)學,2009,21(8):1360-1362.
[3] 廖永明.呼吸內科病房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3(36):85.
[4] 余衛(wèi)林.呼吸內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7):148-149.
[5] 舒國謙,舒華鋒,吳建華.呼吸內科病房院內肺部真菌感染78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0,31(18):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