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檢測兒童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體(CT)、解脲脲原體(UU),來分析小兒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現(xiàn)狀以及感染與年齡、性別和家庭內(nèi)傳播的關系。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兒的分泌物,采用熒光探針定量PCR法(FQ-PCR)對同一個標本分別進行CT、UU核酸檢測。結(jié)果 2種病原體CT、UU的陽性率分別為8.37%(19/227)、84.58%(192/227);UU、CT混和感染1.32%(3/227),其中UU陽性患兒中母親UU陽性的26例。結(jié)論: UU、CT為小兒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主要病原體,非淋菌性病原體主要為UU,混合感染應提高警惕。家庭內(nèi)傳播不容忽視,應該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 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熒光探針定量PCR法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6-0040-01
小兒泌尿系感染是由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侵入尿道而引起的炎癥,近年來在我國小兒泌尿系感染有上升的趨勢[1],其中臨床上病原體主要以淋球菌、解脲脲原體、沙眼衣原體多見,現(xiàn)將我院2010年以來小兒泌尿系感染門診就診患兒的分泌物檢測結(jié)果報道如下:
資料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兒童泌尿感染科門診就診的1023例病人的分泌物進行檢測,其中男孩185例,女孩838例,年齡在3天~12歲之間。
方法待檢樣本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采樣,采集患兒分泌物利用熒光探針定量PCR(FQ-PCR)法對1023例病人分別進行CT-DNA、UU-DNA的檢測,檢測的試劑盒購于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PCR儀采用德國ABI 7500進行檢測,結(jié)果采用ABI 7500測定后SDS軟件進行分析。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
結(jié)果
1.流行特點我院檢測的小兒泌尿系感染病人一年四季都有發(fā)病,從表1中可以看出二季度患病人數(shù)是一季度的1.87倍,三季度是一季度的1.97倍。因此,患病存在季節(jié)性,夏秋季節(jié)病人明顯增多。在所有的陽性標本中,有明顯的性別特征,只有CT有2例均為男孩感染,其余項目感染均為女孩。
表1小兒泌尿系感染各季度病人數(shù)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合計
CT378119
UU35646726192
總計38717527211
1.年齡分布 從表2中顯示0-1歲是小兒泌尿系感染的高發(fā)年齡,這和出生時產(chǎn)道感染、以及患兒使用紙尿褲有密切關系。CT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人數(shù)逐漸減少,UU在每個年齡段都有感染病例。
表2NG、 CT 、UU的年齡分布(年齡單位 歲)
0-123456789101112合計
CT14114600100119
UU29915201113131412182216192
合計301316211519131413182217211
2.病原學特點 來我院就診的1023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兒病原體的檢出率為20.62%(211/1023),UU陽性率為90.99%(192/211)、CT的陽性率為9.00%(19/211);UU+CT混和感染1.42%(3/211)。UU是小兒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其中UU陽性患兒中母親UU陽性的26例,占UU陽性的13.41%(26/192),說明存在家庭內(nèi)傳播,可以說明小兒泌尿系感染的發(fā)生與家庭內(nèi)傳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討論
近幾年小兒泌尿系感染有上升趨勢[2],淋球菌、解脲脲原體、沙眼衣原體是小兒淋菌性與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也是目前診斷泌尿系感染的實驗室檢查的主要項目,嬰幼兒泌尿系感染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癥狀,只不過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實際上患兒的哭鬧、拒哺也是尿道不適的表現(xiàn)。會陰常見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感染的特征,勤換尿布可能會減少泌尿系感染。而泌尿系感染的這些癥狀,卻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見的感染外在表現(xiàn)如發(fā)燒[3],常與呼吸道或消化道癥狀聯(lián)系在一起,轉(zhuǎn)移了家長和醫(yī)生的注意力,掩蓋了泌尿道感染的實質(zhì)。嬰兒,特別是女孩尿道短,括約肌功能差,細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腎盂感染;這也是女孩NG、CT、UU患病率明顯高于男孩的特點。據(jù)我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患兒陽性的標本中,有28例其母親也存在泌尿系感染,這就提醒我們家庭內(nèi)傳播不容忽視,應注意兒童衣物洗滌要和成人分開。小兒泌尿生殖道的混合感染,說明小兒泌尿系感染經(jīng)常不是單一的病原體感染,因為感染了一種病原體后易導致患兒局部抵抗力降低,從而容易合并其它的病原體感染,同時也可能使一些患者在治療后出現(xiàn)病情反復、遷延、久治不愈的原因。因此,臨床醫(yī)生應對混合感染提高警惕,力求早診斷,提高對疾病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吳玉斌 侯玲。小兒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診斷和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17)
[2]管志偉 任獻青 .丁櫻教授治療小兒泌尿系感染經(jīng)驗擷菁[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1):397-398
[3]張玉玲 楊慧敏。小兒泌尿系感染89例臨床分析.[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09.41(12):150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