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79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34例,觀察組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對照組單純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副作用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對照組為76.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副作用發(fā)生率為11.1%,對照組為35.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療效較好,副作用少,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使用糖皮質激素。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羥氯喹,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joint glucocorticoid hydroxychloroqu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skin rash.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7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rash, 45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34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hydroxychloroquin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with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compar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side effects occur.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6%,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5%, a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11.1%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35.3%, a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n the joint hydroxychloroquine rash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less side effects, curative effect is superior to pure use of glucocorticoid.
Key words :glucocorticoid, hydroxychloroquin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rash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6-0002-02
系統性紅斑狼瘡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確,表現方式較多樣,對人體各處器官均有實質性損害[1]。臨床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治療方案,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往往具有長期性。近年來,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的生存率已明顯升高,但死亡率仍較高,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與長期過度使用激素有關[2]。探尋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已成為醫(yī)學界關注的重點。本研究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07年1月-2012年9月間收治的79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患者,將其隨
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男10例,女35例,年齡13-57歲,平均年齡(23.5±1.2)歲,病程17個月-6年,平均(4.1±0.3)年,對照組34例,男7例,女27例,年齡14-58歲,平均年齡(23.6±1.4)歲,病程18個月-6年,平均(4.3±0.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入選標準:(1)所有患者均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82年修正的診斷標準,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2)治療前均未使用其他激素藥物;(3)無腎臟及其他器官并發(fā)癥。
1.2方法
觀察組:采用潑尼松,首周給予1次/d,每次40mg,第2周給予1次/d,每次30 mg,往后逐漸減少劑量,同時采用羥氯喹口服治療,2次/d,每次0.2g;對照組單純采用潑尼松,首周給予1次/d,每次40mg,第2周給予1次/d,每次30 mg,往后逐漸減少劑量。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且治療期間嚴禁使用其他藥物。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及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副作用的發(fā)生情況。療效判定:顯效:患者皮疹消退;有效:患者皮疹明顯消退;無效:患者皮疹未消退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為σ=0.05。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對照組為76.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n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觀察組 45 32112 95.6
對照組 34 197 8 76.5
X24.771
P P<0.05
觀察組治療后副作用發(fā)生率為11.1%,對照組為35.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見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副作用的發(fā)生情況比較
組別 n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總計
觀察組452 2 15(11.1%)
對照組344 6 212(35.3%)
X2 6.318
P P<0.05
3討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主要特征為臨床表現多樣及多系統的損害,其作為一種典型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死亡率較高,尤其在不發(fā)達地區(qū),死亡率高達60%[3]。相關報道表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主要死亡病因是感染,故感染已成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常見死因[4]。大部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死亡患者多數均由于疾病活動和感染所致。由于以往的治療中大多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且有一定療效,使糖皮質激素過度使用,而過度使用免疫抑制劑及激素與感染密切相關,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及激素對于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治療及提高生存率意義重大[5]。
單純使用糖皮質激素副作用較大,一旦停藥,極易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羥氯喹為4-氨基喹啉衍生物類抗瘧藥,可有效消炎退熱,其可調節(jié)機體異常組織的紫外線吸收,并對紫外光的吸收產生影響,從而有效改善皮膚損傷,使皮疹癥狀減輕。羥氯喹還可在不損害機體對外來病毒抗原的免疫反應的前提下,減輕器官損傷,消退皮疹。相關研究表明,羥氯喹還可緩解長期服用激素產生的血脂異常反應,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6]。羥氯喹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對于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療效顯著[7]。羥氯喹的主要副作用有心臟傳導阻滯方面及眼毒性等。但本研究中,患者未發(fā)現眼部及心臟方面癥狀,故羥氯喹在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方面顯示較好的耐受性。
本研究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治療后患者總有效率為
95.6%,而單純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對照組治療后患者總有效率為76.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副作用的發(fā)生率為11.1%,對照組治療后副作用的發(fā)生率為35.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較單純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療效較好,比對照組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梁淑慧,李翠,劉志輝,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和補體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0,16(1):70-73.
[2]陳芍,李江濤,張杰,等. 硫唑嘌呤與羥氯喹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輕中度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觀察[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2,9(4):122-123.
[3] 劉磊.多項尿檢對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害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6):519-520.
[4]彭又生,陳偉彥,陳思,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尿微量蛋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21):3338-3342.
[5] 趙宏麗,李桂珍,趙俊芳,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4種尿微量蛋白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2):170-172.
[6]朱立娟.糖皮質激素聯合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疹的療效觀察[J]. 吉林醫(yī)學,2010,31(4):495-496.
[7] 張羽,楊靜.小劑量激素聯合甲氨蝶呤、羥氯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0,22(11):2081-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