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到臺北松山機場,已是華燈初上。唐宛如揉了揉眼睛,喚醒了身邊的好姐妹:“快醒醒,快醒醒,到臺北了,下飛機啦!”顧里抹了抹嘴唇,仿佛在說,我正在夢中享受美食呢!四人組慌忙收拾行李,下了飛機,直奔臺北夜市……
蚵仔煎
來到臺北夜市,必須嘗一嘗蚵仔煎。從外形上看,它似乎與別的餅子沒有什么兩樣,圓圓的餅子上加一點蔬菜、醬料。其美味的秘訣在于,蚵仔煎的材料搭配獨到,牡蠣肉要新鮮,配上雞蛋、蔬菜調(diào)配在一起,起鍋時,再澆上私家釀造的醬料,那香味,十里八街都能聞到。
如今,蚵仔煎已然成了臺北小吃的“代言物”。
鹵肉飯
說起鹵肉飯的名字,也許你根本不屑一顧,一碗白米飯,上面配點小塊的紅燒肉,不就是鹵肉飯嗎?大錯特錯啦,鹵肉飯必須是臺灣味兒,那才正宗。
上好的五花肉丁,經(jīng)過獨特的香料和調(diào)料加工,肉汁和肉醬澆在香甜的軟糯米飯上,入味十足,才算是一碗合格的鹵肉飯。臺灣鹵肉飯的美味,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
胡椒餅
胡椒餅,該不會是在餅子上撒點胡椒粉吧?如果這樣,那該有多難吃啊。當然不是這樣。胡椒餅是在飽滿的肉餅內(nèi)配上胡椒的香味,再加上一些芝麻,用傳統(tǒng)的炭火烘烤制成,皮酥肉嫩,滿口余香。
早些時候,這種餅來自福州,后來因為在餡料里加入了胡椒,而閩南語“福州”與“胡椒”發(fā)音相近,慢慢地演變成了胡椒餅。
大腸包小腸
從“相貌”上看,大腸包小腸有點兒“中式熱狗”的樣子。其實,外面的大腸是用炭火烤過的糯米腸,里面的小腸是烤過的香腸,“嘗”起來口味完全不同呢!
臺北夜市的“大腸包小腸”味道也有許多種,比如黑胡椒、芥末、洋蔥等等,如果你喜歡混搭口味,也可以和賣家商量出一種DIY的味道。
芋圓
從芋圓問世的那一天起,它就格外受女孩子的親睞。在臺北夜市,各種知名的芋圓隨處可見。這里的芋圓新鮮嫩滑,不同顏色的芋圓代表著不同的口味。
齊聚鍋里的芋圓,看上去像一幅印象派的畫。至于口感,有的彈性十足,有的細嫩軟滑,你的口味當然由你決定了。
彰化肉圓
彰化肉圓是臺灣省彰化縣的特產(chǎn)。肉圓外皮多以甘薯粉制成,內(nèi)餡得看各家老板的手藝和材料,大多以香菇豬肉為主。
與傳統(tǒng)的肉圓做法不同,彰化肉圓的外皮要先經(jīng)過一番蒸煮,再下鍋油炸后,才能上桌……
一路走一路吃,最后,林蕭發(fā)出感慨——臺北夜市的美食,一半是用來品味的,另一半是用來欣賞的。而此時,唐宛如已經(jīng)撐得走不動路了,居然還要嚷嚷著——咱們再去那條街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