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02文獻標識碼:A摘要:阿恩海姆認為:運動,是最容易引起視覺強烈注意的現(xiàn)象。動就意味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變化既可以預示著某種危險的逼近。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韻律,萬事萬物都在運動。
關鍵詞:運動;阿恩海姆;方向一、一般運動的含義
一般意義上的運動是指一種涉及體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規(guī)則或習慣所約束的活動。通常具有競爭性。運動是物質的固有性質和存在方式,是物質所固有的根本屬性,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運動具有守恒性,運動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出來又不能被消滅,其具體形式是多樣的且互相轉化的,在轉化中運動總量不變。
跳出人的思維看,運動可以被解釋為頻率的變化,而在人僅表現(xiàn)為對于光頻率感應。當前面物質相互間的結合力很小時(或者被交換的對象與運動的主體之間的質量或者質量密度相比)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計時,那么這種物質間交換位置所帶來的阻力就可以忽略不計。這是物理學意義上的的運動。
二、阿恩海姆的運動理論
以上這些意義上的運動都為人們所熟知,而阿恩海姆認為:運動,是最容易引起視覺強烈注意的現(xiàn)象。小貓或者小狗都是十分敏捷的動物,它們對周圍不動的形狀或色彩一般都不會有反應。只要周圍的東西動起來,這些小貓小狗就會有反應。動就意味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變化既可以預示著某種危險的逼近,也可以預示朋友的出現(xiàn)或早已期盼的事情發(fā)生,比如今天約了朋友去影院看電影,肯定是要出門,出門就是動了。與“事物”相比,事件更容易引起我們的本能反應。而一件“事件”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是動態(tài)的。物理學家早就揭示出,一切物質都在運動,但運動總是局限于一定的范圍之內。事物與事件之間,是沒有什么本質性的區(qū)別。他認為,一個視覺對象,其實就是一種刺激,一種作用于有機體的動作。因此,一種視覺對象,其實就是一種動的事件。一件不動的物體就意味著各種力量所達到的暫時平衡。一種形狀不變的雕塑與一個舞蹈演員正在跳躍的身體之間不存在差別,也就是說物體的本身是沒區(qū)別的。
三、阿恩海姆理論中運動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
1.時間與順序
運動是通過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的各種事件。時間是衡量變化的尺子,它能描述變化。例如在一場激烈的辯論中,整個辯論是沿著一條既定路線進行的,一種想法后面緊接著的是另一種想法,整個過程都是按照它自己的內在程序,自然地發(fā)展著,其特征就在于整個過程或整個活動的邏輯性,而不是各種成分在時間上的延續(xù)。一件物體和一件事之間的區(qū)別并不在于對時間有沒有感知,而在于我們并不能親眼看到各個階段是否按照一定的意義在一個一度的次序中先后相繼。鑒于此,我們必須把一件事給我們的經驗,理解成這件事在我們大腦中留下的諸種痕跡間相互作用。
2.看見運動
物體的運動都是我們親眼看見的?,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顯然不是靠知識或推理能力推斷出來,眼睛能見到運動的先決條件是兩種物體相互位移。如果這時看到相反的情況,是因為我們得到的視網膜形象與周圍的情景一致,或者說這兩個物體看上去似乎都在運動,那么這種情況下,每一方都相對于對方發(fā)生了移動。視覺除了感知運動外,還會自動指令某一物體擔任整個視覺區(qū)域的框架,使其他物體都依附于它。我們可以讓運動的框架從空間中移入到時間中,如果把一個靜止的鏡頭插入到影片的連續(xù)系列中,它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呆板僵化的姿態(tài),而不再是單純的靜止狀態(tài)。這些“靜的點”是受到大環(huán)境的限制,是需要參照物的。
四、運動的性質——方向與速度
運動具有具體的性質——方向和速度,它們是由空間和時間的總關系結構決定的。在某些情況下,運動的客觀方向和它的知覺方向是正好相反的。例如,云在客觀上仿佛是向東方移動的,但是當它與月亮在一起的時候,就好像是向西方運動的。物體本身的形狀對運動方向的影響,比如,車的運動路線與整個車輪的路線是平行的,車輪上的任何一點都要同時進行著兩個方向上的運動。如果把這兩種運動結合起來,便會使這一點經歷一種波浪形的運動路線。這就得出一個道理,把一個物體分離成部分之后所形成的結構,要比未分離前的那個結構簡單。在實際的視覺中,這一曲線看上去就不像我們看到的車輪那樣分離開,而是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的。
五、阿恩海姆運動理論的深層意義
從縱向方面說,運動包含多方面不同因素。每個因素又是獨立的塊狀,如:運動力的展示,復雜度的等級,將軀體作為表現(xiàn)媒介等等。
1.運動力的展示
當物體發(fā)生位移時,我們所看到的就不僅僅是位移,還有推動這種位移的動力。如汽車和飛機的行駛。當一個物體在空間中延續(xù)的各個位置加在一起,構成一條形狀簡單的連續(xù)軌跡時,就能從中間感覺到一種前后一致的運動。簡單的運動所具有的那種自成一體的力量,能使運動物體在它的整個運動軌道上始終保持自己的一致性,甚至在它的形狀突然改變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2.復雜度的等級
一個物體,如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靜止之后,突然動了起來,它的活動就會被看作是由他自身發(fā)動起來的。如果這種從動到動的變化看上去不是由物體的整體同時出發(fā)的,而是先由其中的一個部分開始,然后遍及全身,這種自發(fā)動作看上去就會更加可信?,F(xiàn)代科學中所使用的那一套區(qū)別生物與非生物、有靈魂的物體與無靈魂的物體標準,并不適合于體能的知覺,也不同于藝術家的標準。其中最關鍵的是被測行為本身的復雜性水平。
3.將軀體作為表現(xiàn)媒介
舞蹈演員作為一個人,是有特定的情感、愿望和目的的。一切特征和行為全由自己的表象和行為含蓄的展現(xiàn)出來。并不是說一個舞蹈演員與一個抽象的式樣完全等同。真實的人體動作所具有的那些人們所熟知的性質和機能,就成了整個可見式樣的總特征的組成部分。
當舞蹈涉及整個軀體時,其主要的動作就只能由軀體那最顯要和最能動的中心部位去完成,而不能由神經中樞所在的部位完成。即使那些在后臺操縱木偶的人,實際上也擔當著一個如何使用各個動作都參與到整體當中,并使他們在整體中所起的作用一致起來的任務。這就證明只有將軀體作為表現(xiàn)媒介時,它才有價值。
結束語:
運動,是最容易引起視覺強烈注意的現(xiàn)象。運動有方向速度,通過時間、順序和力的表現(xiàn),統(tǒng)統(tǒng)給我們的視覺帶來沖擊。運動將會大大加強抽象藝術的直接表現(xiàn)力。沒有運動的形式排列,只能使眼睛愉悅,而達不到內心的共鳴。
參考文獻:
[1] 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
[2] 理查德·波林.平面設計的語言.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