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10-0052-04
“新楊黑”蛋雞是上海家禽育種有限公司2011年培育起來的小型粉殼蛋雞。該品種產蛋率高,抗病力強,蛋品質好,深受全國各地飼養(yǎng)者的喜愛。本文總結了“新楊黑”蛋雞育成期的飼養(yǎng)管理,為進一步提高“新楊黑”蛋雞的生產性能、保障雞蛋品質提供參考。
1 生物安全工作是“新楊黑”蛋雞生產成功的關鍵
育成雞免疫器官發(fā)育已經基本完成,雞死亡率低,而此期間還沒有產蛋,不產生經濟效益,因而經常被忽視。但育成期生物安全是產蛋期取得好成績的基礎,只要做好育成期的管理,才能保證產蛋期的經濟利益。育成期蛋雞需要嚴格隔離,育成雞不與產蛋雞一起飼養(yǎng),同一雞舍只飼養(yǎng)相同周齡的雞,飼養(yǎng)員只飼養(yǎng)相同周齡的雞,有條件的企業(yè)盡量做到單場全進全出。
廣義上講,做好飼養(yǎng)管理,保證水、料、溫度、通風和免疫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新楊黑”育成期飼料控制
2.1 好的飼料可提高“新楊黑”蛋雞的生長發(fā)育
充分的生長發(fā)育可增加高峰期產蛋率,并延長高峰產蛋率的時間。好飼料需要有較高的能量水平、氨基酸水平、維生素濃度和礦物質濃度?!靶聴詈凇毙猿墒毂取昂Lm褐”蛋雞早10 d左右,育成期營養(yǎng)好可以增加“新楊黑”同時開產,延長高峰期(90 %以上產蛋量)的天數,后期產蛋量高。
2.2 飼料原料管理是育成雞飼料管理的核心內容
不同公司來源的預混料營養(yǎng)成分有差異,要選擇維生素和礦物質濃度高的預混料。不同批次玉米的質量也會有差異,玉米因產地、含水率和容重等因素所含的代謝能水平和粗蛋白含量會有較大差異;有些批次玉米攜帶較多的病斑、蟲蝕斑、霉菌和霉菌毒素等致病因子,會影響雞的肝腎功能,盡量選擇病斑、蟲蝕和霉菌顆粒少的玉米,特別避免有霉菌斑的玉米。如果無法避免這些帶毒玉米粒,要在飼料加工時添加脫霉劑,吸附毒素,緩解毒素對肝腎的傷害?!靶聴詈凇钡半u育成雞飼料中不宜多加麥麩。過多的麥麩會降低飼料的能量水平,影響育成雞的生長,育成期飼料麥麩添加量不要超過5 %。要特別重視麥麩的質量,麥麩容易吸潮而發(fā)霉,妥善保存并時刻關注麥麩質量是育成雞飼料管理的重要工作,如果發(fā)現麥麩有異味,要堅決棄用。麥麩的主要作用是供給飼料中的纖維素,用玉米替代配方中的麥麩短期內不會對“新楊黑”蛋雞生長發(fā)育有影響,飼料纖維素可以使用其他替代品如大麥、米糠等,容重較低的玉米本身含有較高比例的纖維素。更改原料、不同批次原料或預混料的更換需要循序漸進,一次換20 %~30 %,給予雞消化系統(tǒng)適應的過程。
2.3 飼料配方因飼料原料質量、采食量和氣溫變化需要保持經常性的調整
如果玉米的容重低,需要降低麩皮的量;天氣炎熱雞采食量低時,需要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提高豆粕的含量,減少甚至不用麩皮;氣溫低時,增加玉米的含量,可適當降低豆粕的含量。比較玉米、小麥和大麥的價格,如果玉米價格過高,可以用小麥和大麥替代部分或全部玉米,替代玉米前與預混料公司充分溝通,需要他們在預混料中更換一些酶制劑。
2.4 根據發(fā)育狀況將育雛期飼料更換為育成期飼料
育雛期飼料與育成期飼料的主要差別是必需氨基酸的濃度,育成料賴氨酸濃度約為育雛后期料的90 %,從育雛料的1 %降到育成料的0.9 %。表1是參考海蘭白殼蛋雞W-36制定的“新楊黑”蛋雞育成期可消化必需氨基酸的最低需求量。育成期必需氨基酸濃度下降可能有利于“新楊黑”蛋雞腸道微生物合成氨基酸,促進雞腸道微生物的生長。在確保必需氨基酸含量時,育成期粗蛋白含量可下降到15 %;如果沒有額外添加必需氨基酸,為滿足育成雞對賴氨酸的需要,雞6~12周齡需要約26 %~28 %的豆粕,雞13~15周齡需要22 %~23 %的豆粕,雞6~12周齡粗蛋白含量約需18 %,雞13~15周齡粗蛋白含量15 %~16 %。如果育雛期雞群出現亞健康狀況,雞群發(fā)育慢,需要繼續(xù)飼喂育雛期飼料1~2周,但第8周齡必需改為育成期飼料,促進雞消化系統(tǒng)的發(fā)育。第13周齡開始額外添加少量的鈣(表2),此階段飼料中鈣的含量不能過高,過高的鈣濃度會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應了解預混料中已經添加的鈣的含量。
2.5 根據雞群初產計劃將育成期飼料換為預產期飼料
預產期是人為設定的,開產前2周設為預產期。預產期設計既要根據雞的體重及其均勻度,也要根據“新楊黑”雞蛋市場的需求。預產期要與光照配合,如計劃18周齡開產達到5 %產蛋率,需要在17周齡增加1 h光照。預產期飼料氨基酸和維生素的含量在前期基礎上增加2 %,為產蛋期來臨積蓄營養(yǎng)。預產期飼料營養(yǎng)成分主要變化是要增加鈣的含量,表2參考海蘭W-36制定了“新楊黑”蛋雞鈣磷需要量。為滿足預產期的需要,一般在預混料鈣的基礎上添加石粉,如果5 %預混料中已經含有12 %的鈣,石粉鈣含量37 %,則16~17周齡配方中需要4.8 %石粉,計算公式如下:
5 %×12 %+4.8 %×37 %=2.5 %
2.6 通過控制采食量而不是降低飼料質量控制雞的體重
質量好的飼料比質量差的經濟效益更高,質量好的飼料采食少些就可可以達到標準體重,質量差的飼料需要采食更多飼養(yǎng)更長時間才能達到標準體重,質量差的飼料還會造成生長發(fā)育不一致,雞體重均勻度差。每天下午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使料槽中只有細的粉料直至沒有任何料,空槽有利于雞腸道微生物的生長,促進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根據市場需要和雞的體重發(fā)育情況,確定飼喂量,制定空槽時間。利用空槽,可以調整雞群,將發(fā)育較差的雞挑出來補飼。
2.7 粉料顆粒不宜加工得過小
粉狀料多了不僅雞舍粉塵大,飼料浪費,而且會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育成飼料小于1 mm的飼料占比不超過25 %, 1 mm~2 mm占65 %,2 mm~3 mm的飼料占10 %,13周齡后飼料顆粒可以大些,但超過3 mm的顆粒不要多于5 %。過大顆粒的飼料會造成營養(yǎng)不平衡,大顆粒飼料主要是玉米,玉米吃多了會減少豆粕的采食,造成采食氨基酸缺乏,飼料顆粒不要超過4 mm。
2.8 勻料是育成雞飼養(yǎng)的關鍵
勻料不僅可以促進雞采食,而且可以發(fā)現局部飼料堆積。飼料堆積不僅浪費飼料,而且堆積的飼料易發(fā)生霉變、易發(fā)生維生素降解。加強飼料管理,發(fā)現霉變或長期堆積的飼料要及時清理掉,避免被誤食。
3 光照管理
3.1 光照是雞發(fā)育的開關
光照刺激的時機取決于雞年齡(最小17周齡)、體重(至少1.21 kg)、營養(yǎng)攝入量和每天至少12 h光照的時間。當“新楊黑”體重達1.21 kg時增加1 h光照,之后每周或每兩周每天增加15 min或 30 min的光照時間直到每天光照時間達16 h為止。雞群未達到適宜的體重1.21 kg之前不宜采取光照刺激措施。如果對低于標準體重的雞群實施刺激光照,會導致蛋型的變小,高峰持續(xù)時間短或高峰過后產蛋下降過快等問題。
3.2 光刺激可以獲得小蛋
通常較早的光照刺激會使每羽雞的產蛋增加一些,但蛋重偏小;較晚的光照刺激使蛋的總數減少,但產蛋早期的蛋重較大。在自然光照雞舍,在上半年初產的雞群容易產小蛋,下半年初產的雞群容易產大蛋。通過光照控制也可以在下半年產小蛋。為了獲得較高的產蛋率,并維持較長時間的產蛋高峰,在體重不達標時不宜做光照刺激;體重不達標,意味著雞的消化系統(tǒng)、骨骼系統(tǒng)和繁殖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健全,雞提早開產會影響雞的進一步發(fā)育,導致雞早衰,雞群達不到產蛋高峰,初產雞死亡率高,后期蛋殼質量差。
4 生長發(fā)育管理
4.1 通過稱體重分析育成雞的生長發(fā)育
用一個刻度5 g~10 g的電子秤稱量雞的體重,每次稱量至少30羽雞,存欄1萬羽以上的雞舍應稱重 100羽。稱重應該從雞3周齡開始,每周稱重,這對于及時調整飼料配方和飼喂量非常重要。體重指標包括平均體重和體重均勻度,育成后期的均勻度非常重要,提高均勻度使雞群同時初產,能降低死淘率,提高雞的產蛋量。
4.2 尋找影響雞體重及其均勻度的原因
定期的稱重能掌握雞群偏離正常情況的日期,有助于找出問題所在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雞群17周齡的平均體重是1.21 kg,體重在1.09 kg~1.33 kg的雞數應該占到雞群的80 %以上。正常情況下,產蛋期的雞均勻度應達90 %。影響雞群體重和均勻度的不利因素有:擁擠、疾病、斷喙不當、通風不良、飲水不暢和營養(yǎng)不足。表3列出了“新楊黑”育成期的適宜飼養(yǎng)密度,密度過大是雞均勻度低于90 %的主要原因,調整好飼養(yǎng)密度是提高雞后期產蛋性能的重要手段。
4.3 保持通風
在冬季常因保溫需求而不重視通風。通風不暢不僅雞舍內氨氣濃度大,氧氣也不足。雞靠吸進氧氣進行新城代謝,氧氣不足必然影響生長。在寒冷天氣通過增加采食量提高雞的抗寒能力?!靶聴詈凇笨购芰姡词乖谝归g也應保持雞舍的換氣。
4.4 飲水管理
飲水管理的關鍵是保持清潔衛(wèi)生的水和飲水器暢通。每天檢查飲水是否有異味,每天檢查乳頭是否有水。飲水不足往往導致飼料消耗減少。
4.5 刺激采食量提高早期增重速度
要培育出骨架發(fā)育良好的育成母雞,關鍵是要刺激雞群早期增加采食量,如多次數勻料,增加喂料次數等,以促進其骨架的充分發(fā)育。夜里增加1 h光照并飼喂可以提高雞生長速度。如果到13周齡生長速度還是達不到標準體重,則做好延遲雞初產的準備,而不宜在13周齡~ 15周齡飼喂高能高蛋白飼料,避免雞在初產前過肥,過肥的雞蛋重大、死亡率高。
5 免疫控制
5.1 疫苗免疫是雞群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
要保證雞群健康,首先是雞可以飲用清潔衛(wèi)生的水,采食符合營養(yǎng)需要的飼料,處于適宜的空氣、溫度和濕度的雞舍環(huán)境;雞場能夠加強隔離,防止外來傳染病的侵害。特定的疫苗僅對特定的傳染病有效,許多傳染性疾病還沒有疫苗;一些病毒的種類很多,疫苗只對其中的部分病毒有效;一些傳染性病毒變異快,疫苗的更新速度趕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但無論如何,許多疫苗在預防傳染病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離開疫苗是萬萬不行的。
5.2 疫苗種類和免疫程序
表4列出了目前常用的疫苗,表5列出了育成期的推薦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涉及多個方面,制定免疫計劃、疫苗采購和保存、實施免疫和免疫效果監(jiān)測都對免疫成功起關鍵作用,一個方面沒有做好,后果都難以預料。
6 轉群管理
轉群是雞的一次應激,從雞舍的一側轉移到另一側,從育雛雞舍轉到育成雞舍,從育成雞舍轉到產蛋雞舍,應激的程度取決于雞在轉群籠的時間和工人抓雞的姿勢。轉群前3 d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轉群后3 d繼續(xù)添加,可以降低應激,促進育成雞的恢復。轉群時抓雞、運輸和放雞都要耐心,轉群籠的雞只不能過于擁擠,防止雞受傷害。
轉群時間主要取決于雞舍結構,最遲不晚于16周齡育成雞應轉入到產蛋雞舍,最早可以在13周齡。13周齡雞的骨骼發(fā)育已經比較好,正開始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育。越早轉群雞越早適應環(huán)境,能夠建立對環(huán)境微生物的免疫反應,特別是在多批次產蛋雞的雞場,是有利于產蛋期的生產,雞成活率高。
新雞舍要徹底清洗、消毒,將上一批雞殘留的雞糞、羽毛和剩余飼料全部清除出雞舍,能夠移動的設備轉出到舍外。有條件的雞場可通過檢測雞舍內微生物數量判斷雞舍消毒的效果。
轉群日前1 d需要再次確認飲水系統(tǒng)是否完全清洗,是否放凈和清洗飲水管,喂料機、風機、清糞機和定時鐘等自動化機器是否能正確工作,需要反復測試。
7 總結
“新楊黑”蛋雞容易飼養(yǎng),精心的管理能夠提高產蛋期的生產成績。育成期飼養(yǎng)工作的關鍵是做好生物安全控制、飼料營養(yǎng)控制和免疫控制,飲水管理、體重管理、光照管理、通風管理和轉群管理等都是育成期管理工作的重心?!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