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的交通狀況,可謂是“蜀道難”了。然而難上加難的是可怕的罰款,各種明里暗里的攝像頭,陷阱式的限速規(guī)定,還有很難弄清的“不按規(guī)定線路行駛”,弄得你交了多次罰款,竟然還沒明白錯誤犯在哪兒。因此,當我在交通管理嚴厲的日本駕車時,就心驚膽戰(zhàn)地想,弄不好會被罰得傾家蕩產(chǎn)了。
從表面上看,日本的交通管理不僅是嚴厲,簡直就是嚴酷。只要你坐進車里,無論司機還是同車的親人朋友,安全帶絕對要“綁”得牢牢的;幼小的孩子還得配備特殊的安全座椅。你是酒駕,車上坐的其他人就是“同案犯”,全體罰款。司機駕車經(jīng)過鐵道等重要路口,無論有沒有情況,必須得停車,甚至要打開車窗,兩面眺望一下才能通過。
日本城市的街道兩旁,絕對不準停車。所以,到日本駕車,遭遇的第一個“下馬威”就是買車時必須出示你家有停車位的證明,并要準確清晰地畫出停車位置,警察拿著皮尺,到你家檢查核對無誤才允許買車。學習駕車的費用也相當高,幾乎是我們的七八倍。即使你有中國的駕照,“換取”日本駕照的考試,要是不能順利通過(在中國開慣了左舵,換開右舵有點麻煩),那也得花上近萬元人民幣。正因為如此,日本交通管理者敢于提出“零事故”的目標。
可當我真正合法地駕駛汽車在日本的街道和公路上飛馳時,才感到,我是飛馳在一個那樣安全的世界里。首先,除了大城市的交通要道,絕大多數(shù)的道路上沒有監(jiān)視“違章”或“超速”的攝像頭,這令我開車時的心情格外輕松。當然,在中國被罰怕了,第一次在名古屋市的某公路上闖紅燈時,我還是嚇得要命。但日本朋友卻平靜地告訴我:“沒事兒,交通法規(guī)上有這樣的一條:在特殊情況下(車速較快,無法控制等),如果條件安全,是可以闖紅燈的,因為縱向的紅燈亮起時,橫向的綠燈要十秒后才亮起,也就是說你有充足的安全時間闖過去?!碧孤实卣f,聽到日本朋友的解釋后,我?guī)缀醺袆拥脽釡I盈眶。
在日本的高速公路駕車更愜意,盡管與中國一樣有一百二十公里時速限制,但如果高速公路上沒有其他車輛,你也盡可以加快速度,不必非得按照死規(guī)定。最讓我奇怪的是,跑了數(shù)千公里后,竟然沒看到一個交通警察,可一旦出現(xiàn)情況,警察就像從天上掉下來似的,很快就會在現(xiàn)場出現(xiàn)。
不過,在日本開車最大的麻煩不是交通管理,而是日本司機的耐性,弄得我有時很惱火。他們駕車很少“變線”,像小學生排隊那樣,在一條線路上排得整整齊齊,即使旁邊的線路空著,也沒有司機拐進去。我氣得要死,卻也不好意思拐進去。
更要命的是,無論前面有沒有人行橫道,只要有路人的影子,所有的車輛立即剎車。最令我費解的是,綠燈亮了,但排在最前面的車不知為什么巋然不動,后面壓著一長列汽車,竟然沒有一個鳴笛催促。直到綠燈又變成紅燈,后面長長的車列還是一律“啞巴”。一個日本司機對我說:“記者曾在全國城市搞耐性考驗,故意在綠燈亮起時不開車,看哪個城市的司機最先著急鳴喇叭。”據(jù)說全都“啞巴”一片。
偶然一次,我發(fā)現(xiàn)馬路牙子邊停了一排私家車。便對日本朋友嘲笑著說:“你們的管理還是有漏洞呀?!比毡九笥颜f:“今天是節(jié)假日,兒女們來看望父母,親友們相互走動,停車不方便,所以交通法規(guī)允許節(jié)假日期間在路邊駐車?!?/p>
在日本開車的最大感受是“管理”,而這種管理是讓你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在中國開車的最大感受是“管制”,令你覺得對方總是在找你麻煩,變著法子掏你腰包,你總是在與其斗智斗勇。問題是在日本開車時間長了,回中國真就不敢開車了。
【原載2014年4月28日《今 晚報·今晚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