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小女孩的白瓷造像。小孩梳兩條小辮,只穿一條黃色短褲。她一手捧著一只小鳥,一手往小鳥的嘴中送食,這樣,兩手和小鳥便連成了一體。
這是我在1951年從國外一個小城市買回的工藝品。那時進城不久,我住在一個大院后面,原來是下人住的小屋,房間里空空的,我把它放在從南市舊貨攤上買回的一個樟木盒子里。后來,又放進一些也是從舊貨攤上買來的小玩藝,它便成了我的百寶箱。
有一年,原在冀中的一位老戰(zhàn)友來看我。我想起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過封鎖線,他是軍分區(qū)的作戰(zhàn)科長,常常派一個偵察員護送我,對我有過好處。一時高興,我就把百寶箱打開,請他挑幾件玩藝。他選了一對日本燒制的小花瓶,當(dāng)他拿起這個小瓷人的時候,我說:“這一件不送,我喜歡?!?/p>
他就又放下了。為了表示歉意,我送了他一張董壽平的杏花立軸。他高興極了。
后來我的瓷器多了,買了一個玻璃柜,專放瓷器,小瓷人從破木盒升格,也進入里面。后來在文化大革命時,全被當(dāng)作“四舊”抄走了。其實柜子里,既沒有中國古董,更沒有外國古董。它不過是一件哄小孩的瓷器,底座上標(biāo)明定價,十六個盧布。
落實政策,瓷器又發(fā)還了。這真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抄家,東西保存得很好,一件也沒有損失,小瓷人也很好。
我已經(jīng)沒有心情再玩弄這些東西,就把它們放在了一個稻草編的筐子里。1976年大地震,我屋里的瓷器,竟沒有受損,幾個放在書柜上的瓶子,只是倒在柜頂上,并沒有滾落下來。小瓷人在草筐里,更是平安無事。
但地震震裂了屋頂。這是舊式房,天花板的裝飾很重,一天夜里下雨,屋漏,一大塊天花板的邊緣部分墜落下來,砸倒了草筐,小瓷人的兩只手都斷了。
我?guī)捉?jīng)大劫,對任何事物都沒有了惋惜心情。但我不愿有殘破的東西放在眼前身邊。于是,我找了些膠水,對著陽光,很仔細地把它的斷肢修復(fù),包括幾片米粒大小的瓷皮,也粘貼好了。這些年,我修整了很多殘書,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修修補補方面,很有一些天賦。如果不是現(xiàn)在老眼昏花,我真想到國家的文物部門,去謀個差事。
搬家后,我把小瓷人帶入新居,放在書案上。不知為什么,我忽然有些傷感了。我的一生,殘破印象太多了,殘破意識太濃了。大的如“九·一八”以后的國土山河的殘破,戰(zhàn)爭年代的城市村莊的殘破,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殘破、道德殘破,個人的故園殘破、親情殘破、愛情殘破……我想忘記一切。我又把小瓷人放回筐里去了。
司馬遷引老子之言:美好者不祥之器。我曾以為是哲學(xué)之至道,美學(xué)的大綱。這種想法,當(dāng)然是不完整的,很不健康的。
【原載2014年第13期《讀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