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中國古典詩詞內(nèi)涵深刻,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文章主要介紹了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應采取的教學策略。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 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也受到越來越關(guān)注。因此,為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1.朗讀詩詞品味語言美
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并且朗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具有非常優(yōu)美的韻律。小學語文古詩詞中有很多具有美感的句子,讓學生進行朗讀,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如在進行柳宗元的《江雪》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吟誦可以感受文字中所描述的幽靜的老漁翁寒江冬釣的景象,學生通過“千山”與“萬徑”感受到在茫茫白雪中垂釣的遼闊空曠的場景,并通過“絕”與“滅”感受到冬季獨有的凜冽蕭瑟,同時突出了“釣”字,讓學生感受到動靜結(jié)合的妙用。又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學生在進行朗讀時可以從字面上大致了解詩中所描繪的景色。皎潔的月光柔柔的穿過細密的松葉空隙,映在清澈的河流中,泉水從山石上淙淙流過,描繪了山間特有的晚景。
2.構(gòu)建情境感受畫面美
小學語文古詩詞中蘊含著很多畫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構(gòu)建詩詞中描繪的情境,來感受詩詞中的畫面美。如賀知章的《詠柳》,詠柳是一首詠頌春柳的詩,教師可以對詩句進行解讀,讓學生來想象。無數(shù)如碧玉裝扮成的嫩綠纖細的柳條,如絲帶般輕柔的隨風飄動,不知是誰修剪出如此細軟的柳葉,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將絲絲柳葉細細剪出裝點大地。教師通過細致的描繪,讓學生能夠輕松的感受到詩中所蘊含的畫面美。又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眼中所看見的瀑布。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描述,陽光灑在香爐山上,峰上悠然升起了紫煙,遙遠望去廬山上的瀑布如白色絲綢般垂掛在山前,瀑布從高山上飛流而下仿佛數(shù)千尺,如同天上的銀河從天上流瀉人間。作者通過自身獨特的感受將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闊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述將想象的畫面深刻的記在腦中,充分感受到了詩句中的非凡景象和作者灑脫豪邁的胸懷。
3.鉆研詩詞把握情感美
把握詩詞作者的情感美必須對作者本身及作品背景有所了解,同時,還應充分感受作品中的意境。古詩詞距今年代久遠,教師在講解時應當向?qū)W生介紹作者的個人修養(yǎng)、社會經(jīng)歷等信息,同時還應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中的“醉里吳音相媚好”,很多人認為詩中指的是所描述的老人帶有醉意,也有人認為是作者醉了。通過對辛棄疾生平的了解,辛棄疾一直堅持抗金的主張,南歸后,辛棄疾一直受到投降派的打擊,并因此不得重用,賦閑在農(nóng)村,一腔愛國熱情無處抒發(fā),無法報效國家,常借酒澆愁。因此,后一種看法更加符合作者的感情,也更能體會詩人對官場黑暗的厭惡。古詩詞中通常都是通過細微的感性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感情。并且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意境也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加強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適中所營造出的意境,從而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獲得思想上的感悟。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除了描繪了一個一葉扁舟在寂寥廣闊的江水中漂流遠去的畫面外,還寄托了詩人送別友人時依依不舍的惆悵的感情。并蘊含了詩人與友人之間如同江水般延綿不絕的友情,深刻的表現(xiàn)了詩人依依不舍的感情,和送別友人時的寂寥之感。詩詞中的意境烘托,能夠?qū)⒆髡呦胍憩F(xiàn)的情感更深刻的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意境。
4.賞析詩詞體會哲理美
很多小學語文古詩詞中,不但蘊含著精美的畫面,還是作者借以言志、抒情的載體,并且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學生通過對詩詞進行賞析,從詩詞中獲得思想上的啟迪。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時,可以對詩詞中所蘊含的哲理進行剖析,讓學生體會到詩詞的哲理美。如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鼻皟删湫蜗蟮拿枥L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山峰,從正面及側(cè)面呈現(xiàn)出了不同形態(tài)的廬山。后兩句則感嘆不能全面看清廬山的面貌,只是因為身在山中,表達的作者游山的體會,并借此闡述了一個道理。這首詩字面理解寫了作者游廬山的所見所思。向更深層次進行剖析,這首詩揭示了在考慮問題時,應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分析,盡量做到客觀全面,若片面考慮,就難以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進而將這個道理引入生活中,看待生活也應如此,不能只從片面的角度進行分析。整首詩通俗易懂,精煉簡潔,耐人尋味,并且暗示了生活的哲理。又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边@句詩除了描繪了欣欣向榮的春景外,還蘊含了美好的事物都是有著強勁的生命力的,是金子總是要發(fā)光的,并不會因為受到壓制就消失不見。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古詩詞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對詩中所描寫的情景進行賞析外,還應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藝術(shù)魅力,并理解詩詞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讓學生感受到詩詞的意蘊及哲理美。
綜上所述,中國古詩詞具有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教學不僅能夠傳承中國文化,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并對學生的道德情感進行熏陶。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仇英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語文學刊,2012(05)
【2】徐春華.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07)
【3】曾淑芹.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4)